2024-10-25 09:47 瀏覽量:16999 來源:川觀新聞
10月23日,由四川日報全媒體主辦、五糧液獨家戰略合作的系列文化主題活動“大咖話川酒”(第一季)第二期在成都杜甫草堂觀瀾堂開講。來自文化、歷史、民俗、酒業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們,探源“川酒甲天下”的奧秘,鑒證“佳釀傳千年”的魅力,為川酒的傳承與弘揚、發展和壯大鼓與呼。
第十屆中國文聯副主席、原中央電視臺臺長胡占凡,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旅游學院、考古文博學院)學術院長、四川省考古學會會長霍巍,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李明泉,四川輕化工大學(中國白酒學院)常務副院長、四川省酒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楊柳,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大學客座教授蔣藍等來自文化、歷史、民俗、酒業等領域的專家們齊聚成都杜甫草堂觀瀾堂。
四川輕化工大學(中國白酒學院)常務副院長、四川省酒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四川省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楊柳在圓桌對話環節,以五糧液為樣本,剖析中國白酒產業發展歷程、“川酒甲天下”的由來以及川酒產業和文化的未來路徑。
“以往我們研究白酒,片面研究生產和歷史,現在我們既要講歷史,又要講現代,并且是厚今博古,和諧兼容,互動體驗,創新求變。”在梳理白酒發展脈絡時,楊柳將五糧液501、503、523三個車間的成立和應用,視為中國白酒產業發展史上的重要節點。
他表示,從501車間元明古窖池群連續不間斷發酵使用,到503車間的老窖泥活態傳承,再到523車間的成就:1.6千米長、13112口窖池、3700名釀酒工匠,4萬千升的優質原酒,從歷史傳承到規范化生產再到規模化、效益化發展,501、503、523三個車間,分別對應著中國白酒產業發展的“無字寶典”“獨門秘籍”“標準教材”三個階段,五糧液推動并融入了中國白酒的發展歷史。
他著重提到,1995年,五糧液在第五十屆世界統計年會上被評為“中國酒業大王”,此后,川酒逐漸走向全國,聲名遠揚。巔峰時期,每兩瓶白酒中就有一瓶川酒,另外一瓶也蘊含著川酒的味道(四川原酒),川酒產業因此成為省內最具競爭優勢的產業。
天下有酒,為何于斯為盛?
作為一名以“產業空間集聚與區域經濟發展”為研究方向的經濟學博士,楊柳認為,白酒產業具有鮮明生產地域依賴性和消費地域情景,四川,無疑具備了釀好酒的一切稟賦。
川酒的釀造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晚期,可見釀酒歷史十分久遠;四川獨特的氣候條件、水質和土壤得天獨厚,不僅影響著酒的風味和品質,還決定了川酒獨特的口感和香氣;川酒產區名酒林立,“中國酒都”宜賓、酒城瀘州、“中國美酒名城”綿竹等,向世界展示了川酒的獨特魅力和豐富文化底蘊;白酒傳統釀造技藝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口頭傳承和個人經驗感悟,而四川擁有一大批一流的釀酒工匠;媒體、協會、咨詢、金融、會展、包裝設計等三方機構,為川酒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六朵金花”“十朵小金花”“原酒20強”等川酒品牌已形成矩陣,在國內外市場享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成熟的消費者也促進了四川白酒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一代代的酒友、酒客,也是一種傳承。
所以,川酒文化才能更好地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
而五糧液,可以說是川酒百花園中最璀璨亮眼的一朵奇葩。作為世界上首個以五種糧食釀造的蒸餾酒,從歷史中走來,在發展中蛻變,如何做好傳承與創新,實現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相互交流?
楊柳認為,五糧液具有極復雜的釀造工藝,高度科學性的五糧配方,珍稀的產品特性,極受歡迎的和諧風味,首先要樹立“大國濃香”的文化自信和歷史自信;其次,要堅持技藝傳承和人才培育,同時積極引入現代科技進行改造和創新;最后,五糧液作為中國白酒典型代表和川酒領軍品牌,不僅要高屋建瓴謀劃自身世界五百強的宏偉藍圖,也要主動擔當起川酒整體發展的重任,“只有‘大國濃香’有底氣,發聲揚正氣,整個川酒才有生氣。”
(來源川觀新聞)
上一篇:2024川渝老字號惠民嘉年華啟動 新一批98個四川老字號名錄發布
下一篇:糖酒關注:第111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還值不值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