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 15:19 瀏覽量:19906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輕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優勢產業、重要民生產業,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綠色消費的重要支撐,肩負著推動工業和消費領域降碳、綠色低碳生產和生活方式形成的使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加快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發布了《輕工業重點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圍繞“效率提升、結構優化”兩大核心,通過“6方面重點任務”“9 項重點行業達峰行動”,全力推動全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目前,輕工業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已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1041家,占比達1/5;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47家,占比近1/4。作為輕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乳制品行業以綠色低碳為轉型方向,加快培育綠色工廠與綠色產業鏈,綠色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其中,以伊利為代表的乳制品企業長期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科技攻關,為全鏈創新構建新質生產力打造了乳業高質量發展樣本。
全鏈路創新推動綠色競爭力提升
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綠色輕工”,關鍵是依靠“綠色創新”提升綠色競爭力。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多次強調技術創新是推動“綠色輕工”發展的核心動力。乳制品產業鏈橫跨三大產業,覆蓋牧草種植、奶牛養殖、原奶運輸、生產加工、產品儲運等諸多環節,每個環節都會產生碳排放。伊利作為行業領軍者,始終堅持產業協同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持續開展全生命周期的環保行動,依托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發展全鏈路綠色生產力。
在牧場端,伊利創新低碳技術和數字化手段,推動產業鏈協同降碳。為打造綠色牧場,伊利采用低碳飼料技術,減少奶牛的甲烷排放,使排放氣體中甲烷占比降低20%—30%,助力全球氣候目標的實現。同時,伊利在合作牧場中推廣并免費提供伊利智慧牧場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對每頭牛的健康情況做出評估和分類,進行精細、高效的管理,幫助合作牧場進行精細化奶牛養殖,建立產業鏈合作降碳平臺。
在工廠端,伊利以“綠色科技”積極打造“零碳工廠”“智慧工廠”,以綠色創新、數智化能力提升綠色生產力。云南伊利工廠通過引入光伏板為工廠帶來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年發電量達380萬千瓦時,年節約電費約40多萬元;而水源熱泵系統的引入更是將工藝塔水的余熱變廢為寶,為生產提供熱能,減少天然氣消耗,每年減少碳排放量1500多噸;光伏與熱泵的雙重引入讓工廠全年減少碳排放量約4640噸,大約相當于21.3萬棵成年樹木一整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借助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伊利眾多工廠實現了集控中心遠程操控與數據采集,能夠快速識別問題隱患點,提前預防設備故障,減少能源浪費和碳排放。
在包裝和物流方面,伊利推動使用新能源汽車,發展多式聯運,打造零碳物流園區、零碳物流線路;建立包裝回收機制,強化固廢閉環管理,推進資源再生循環利用。作為中國乳業龍頭,伊利股份積極探索全產業鏈協同創新減碳,以實際行動推動乳制品行業低碳發展。
“雙足跡”協同引領產業鏈向“綠”而行
國家正式宣布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后,擁有輕工業領域中最長產業鏈之一的乳制品產業,面臨艱巨的降碳任務。作為龍頭乳企,伊利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創新性探索出“碳足跡+水足跡”的“雙足跡”全鏈減碳解決方案,帶領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探索行業減碳新技術,以實質性進展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在碳足跡方面,伊利從2010年開始率先在企業內部開展全面碳盤查,摸清碳排放家底。通過“綠色創新”,伊利從改進節能減排技術、提升清潔能源使用率等方面,減少生產運營對環境的影響,在行業內率先實現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生產運營。截至目前,伊利已打造5家“零碳工廠”,41家工廠獲得國家級“綠色工廠”稱號,推出5支“零碳產品”,發布13項低碳國家標準和團體標準,并攜手88家企業組成行業首個“零碳聯盟”。
在水足跡方面,伊利創新開展水足跡的探索,將水資源的節約和利用納入減碳解決方案中。每使用、排放1噸水,會產生至少5公斤的碳,因此減少水足跡也是減少碳足跡的重要途徑。作為首家承諾和獲批加入聯合國《水行動議程》的中國企業,伊利已經完成了5家工廠和3款產品的水足跡認證,32家工廠獲得節水型企業稱號,年度總節水量超過177萬噸。
伊利的“雙足跡”全鏈減碳解決方案作為一種創新的低碳發展模式,通過“綠色創新”降低碳足跡和水足跡,推動了企業全產業鏈的低碳發展,為整個行業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模式。
環保包裝帶動行業“綠色創新”潮流
建設“綠色輕工”,引導綠色消費。輕工業積極落實《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以引導綠色消費為抓手,倡導行業加大綠色產品供給,推廣綠色簡約包裝。伊利作為低碳生活倡導者,長期以來積極通過升級包裝為環保助力,引領“綠色消費”。
強化原材料降碳,積極采用綠色包材。通過對綠色環保材料的使用,截至2023年,伊利在酸奶包裝方面已減少了922噸塑料粒子和1112噸紙的使用,間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4241噸。此外,伊利還通過采用經FSC認證的綠色包材,確保原材料的可持續性。2023年,伊利產品內包裝原紙經FSC森林認證的比例為65%,并實現包裝外包紙箱100%由回收再生紙制成,降低包裝紙使用量1193噸,減少包裝塑料使用量1414噸。2021年“世界環境日”,伊利推出國內首個植物基夢幻蓋產品,瓶蓋的部分原料來自甘蔗;同年,伊利推出0鋁箔低碳無菌紙基復合包裝,進一步提升了包材中可再生成分的占比,據認證,該包裝可減少碳足跡達41.8%。
倡導減污降碳,推出一系列減墨降碳包裝。2022年,伊利推出“無印刷、無油墨”包裝的牛奶,該產品采用了純白色無圖案的極簡包裝,必要信息則是以激光打印的方式印在包裝上。還推出了環保減墨裝產品,該產品摒棄了產品外箱的塑料提手,大幅減少印刷油墨,改用浮雕的文字設計,既保持了設計美感,又實現了環保目標。與過往同類產品相比,使用減墨裝的產品油墨印刷減少約70%面積,節約80%油墨量。
進入新時代,以乳業為代表的中國輕工業正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以推進“雙碳”工作為牽引,在清潔牧場建設、規范綠色工廠、資源回收利用、碳排放標準制定及碳足跡核算、促進綠色消費等方面不斷探索,持續培育綠色發展新動力。未來,中國輕工業將繼續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完善輕工綠色發展促進機制,為輕工業高質量發展增添新活力,為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實現貢獻輕工力量。
(來源:中國輕工)
上一篇:湘山酒70年砥礪奮進 賡續傳承啟新再出發
下一篇:全力實施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 今年糧食產量將首次突破一點四萬億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