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8 15:24 瀏覽量:1329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近日,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主編的《中國營養代餐食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這是國內首份營養代餐食品全面研究報告,旨在為中國營養代餐食品市場的穩健發展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也為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和科技創新提出戰略性的指導方針。
《報告》內容包括代餐食品的市場應用情況、全球代餐法規比較分析、代餐產品安全性與科學性深度評估以及基于實證的食用指導。《報告》認為,采用營養代餐食品方法能兼顧體重減輕和營養均衡,有利于持續減重,改善肥胖相關危險因素。體重管理營養代餐食品正日益受到消費者青睞,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營養科主任張片紅表示,解決超重肥胖的問題,關鍵要靠生活方式管理,而生活方式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吃和運動。“運動在某種程度上如果不能達到一定目標,如何通過‘吃’來控制能量就非常重要。代餐食品是控制能量的一個手段,它剛好可以滿足低能量攝入這個關鍵點。”張片紅強調。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體重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營養科主任朱翠鳳提到,一般來講,體重指數在18.5—23之間是正常的,“如果指數在正常范圍,但有脂肪肝或是有內臟脂肪超標、甚至總體的脂肪高,還是建議采用類似代餐的形式并配合運動來進行體脂代謝的調整。”至于代餐食品能否長期食用,朱翠鳳認為,代餐食品代替的是一部分餐,就是一餐或者兩餐,有些代餐食品營養其實是不均衡、不全面的,長期食用可能會出現微量元素和宏量營養素的缺乏。這個過程需要專業人士的監測和指導,缺什么補什么,盡可能的保證營養均衡。“如果達到了目標,脂肪肝已經消除了,內臟脂肪、總體的脂肪已經達到了健康的范圍,我們建議恢復到正常的均衡飲食。”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秘書長張中朋表示,《報告》之所以強調“營養代餐”,是為了強調營養代餐的科學性、安全性和營養的充足,以區別那些不能提供充足營養的所謂的“代餐”。張中朋指出,從專家層面、行業共識層面來看,有些產品根本不能被稱為“代餐”,但其聲稱自己是“代餐”,且常有夸大和虛假宣傳的情況,對行業健康發展造成了很大影響。他表示,此次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攜手行業專家和領軍企業共同梳理行業問題非常有必要,下一步,協會希望制定一個側重營養性的營養代餐行業團體標準,進而推動國家標準的出臺。
(何箏)
上一篇:促進營養領域學術研究、產品研發和產業轉化 中國保健協會推進行業營養創新平臺建設
下一篇:用“智控”實現“品控” 讓數字產生酒香 智能釀造助力白酒產業實現高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