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5 16:10 瀏覽量:26232 來源:中國食品網
為了借鑒深圳發展經驗,推動四川進一步改革開放,2024年11月24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聯主席、四川省社會科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后強率領相關專家學者專程赴深圳調研。
調研組先后走訪了深圳大學、深圳大學城,特別是深入到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等單位實地察看,了解科研與人才培養情況。
在深圳大學調研時,與劉超榮、崔宏軼、隋欣等專家學者進行了座談交流。調研組了解到,深圳大學現有粵海、麗湖兩個校區,設有27個學院,104個本科專業和3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有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4個,有學術學位博士授權一級學科22個,博士后工作站1個,科研和教學實力非常雄厚,在世界上有廣泛影響。
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調研時,與環境與能源學院博士生導師徐期勇和部分研究生在實驗室進行了交流。調研組了解到,北京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成立于2009年,是北京大學培養新興交叉型人才的學院;學院任務與使命是解決實際問題,如何在未來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哪種新能源,怎樣減少環境污染……。辦學目標是:建立研究生教學的卓越典范,為社會培養有能力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的科技精英人才;開展前沿性的學術研究,提供解決區域和全球性能源和環境問題切實可行的方案;建立與公眾、政府和工商團體長期合作的機制,共同努力,為滿足人類社會對能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服務;與國際知名大學合作,打造一個開放的國際交流的平臺。
學院設置了“環境科學”和“環境工程”兩個招生專業,共有七個研究方向,包括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與健康、水科學與環境信息、環境金融、水處理與資源工程、環境微生物、生物能源與能源效率等等。該院學者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發表了大量高質量論文。
調研組還深入到深圳前海走訪,了解“前海模式”的秘鑰。
前海合作區位于南山區,由雙界河、月亮灣大道、媽灣大道、寶安大道和西部岸線合圍而成,占地面積約14.92平方公里,是深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范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前海模式以促進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開放合作、金融支持、人才集聚等為特點,致力于打造一個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強調與國際經貿規則的深度融合,促進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金融”與“科技”雙輪驅動富有特色。“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是前海的總定位。近年來,前海充分發揮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政策和區位優勢,為來內地創業就業的港人港企、外資企業及外籍人士鋪就發展“快車道”,凝聚強大的前海引力。前海從規劃定位到開發建設,從探索路徑到形成“前海模式”,在十多年里,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荒灘涂”變身“聚寶盆”,“方寸地”做出“大文章”,走出了一條富有前海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李后強在調研中指出,深圳最近發展實踐再次表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他說,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以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檢驗改革,”這對于樹立改革正確價值導向、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具有重要意義。李后強表示,用什么來檢驗改革,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黨的一切工作,都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因此,檢驗我們一切工作包括改革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我們黨始終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他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因此必須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李后強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政治勇氣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推動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重要原因就是堅持問題導向,將解決實際問題作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發點,使改革精準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并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狠抓落實,確保改革落地見效。這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認識成果,必須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好、運用好。
李后強反復強調,對改革成效的檢驗,既是改革的一個環節,也是工作的指揮棒。要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把實績實效和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改革的檢驗標準,弘揚真抓實干作風,運用系統思維和科學方法,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確保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取得扎實新成效。(韓江)
上一篇:四川省微生物學會專家團走進川東北白酒產區,助力白酒產業發展
下一篇:瀘州白酒產業營業收入超1300億元 四個“加法”重點發力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