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13:26 瀏覽量:24006 來源:中國食品網
文/國酒研究所
品類細分、產品創新,為消費帶來活力與動力。Z時代消費主打時尚潮、體驗感、情緒價值。酒業如何守正創新,不但需要堅守者,更需要奮勇者、先知先覺者。
近年,來自大自然的本草以及本草系列飲料,頻頻出現在消費端,食藥同源養生價值被大眾重新認知。
《本草綱目》天下皆知。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嘔心瀝血成就的偉大醫藥學著作,全書收錄藥物1518種,增收藥物374種,共計1892種,其中植物1195種。該書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世界文化瑰寶。
當白酒遇上草本,“草本白酒”、“草本醬酒”等產品品類出現,“露酒”標簽到底是束縛,還是真相?消費者對于白酒和露酒的認知能否被正確引導?這場所謂從“邊緣”到“主流”的變革,如何能走的更遠?草本酒如何融入年輕群體消費市場,傳統高度酒又如何向低度淺醉微醺破局?
草本酒,是什么酒?
隨著白酒行業轉型調整、消費需求升級,酒企們開始紛紛探索新的增長路徑來提升品牌優勢,進而實現戰略突圍,其中對產品品類的開拓與細分就是一大焦點。加之“健康”“微醺”“個性化”等趨向,草本入酒便成為了健康白酒的新發現。
2002年起開始探索研發,勁牌公司很早就捕捉到了這種趨勢,提前謀篇布局,憑借毛鋪草本酒逐步發展成為草本白酒的代表。2013年,毛鋪草本酒正式上市。后來又推出定位中高端系列的毛鋪草本年份酒。
據了解,毛鋪草本酒以優質純糧白酒為基酒,添加了苦蕎麥、葛根、枸杞子、桑葉、針葉櫻桃果等草本活性成分,能夠提高肝臟細胞的活性,達到“代謝快、負擔小”的效果。勁牌方稱,其核心競爭力在于“制藥標準做酒”的技術壁壘,憑借“中藥科學提取技術”和“微囊包裹工藝”占據技術高地,通過了6300項質量標準和第三方功效驗證。
草本酒實質是露酒的細分品類。露酒是以白酒、黃酒為基酒,加入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或特定食品原輔料或符合相關規定的物質,經浸提或復蒸餾工藝或直接加入從食品中提取的特定成分,制成的具有特定風格的飲料酒。
我國民間很早就有泡酒的傳統習慣。枸杞、人參、靈芝等以及一些特殊功效的中藥材直接與白酒浸泡,成為普通家庭日常養生保健、滋補身體的常備飲用酒。
露酒以地道草本、動本原料和新食品資源為核心原料,很多消費者會將露酒簡單地歸為“藥酒”。工程院院士孫寶國表示,露酒不是藥酒,是中華酒文化和中醫養生文化的結晶,有益健康是露酒之本,中醫養生理念是露酒創新之源,“治未病”是根本遵循。露酒為消費者提供了一個健康的選擇。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露酒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62億元,收入和利潤同比增長已超越黃酒和葡萄酒,成功晉升中國第三大酒種。業內預計,到2030年露酒的市場規模可達2000億元。
毛鋪草本酒的引領,以及草本酒市場未來的巨大潛力,吸引了眾多頭部酒企和跨界公司入局,酒業出現“草本熱”。
2023年6月,五糧液推出“五糧本草”新品,該產品以長白山人參為核心原料,融合五糧濃香基酒與十三道萃取工藝。“名酒基因+藥食同源”,首次將“五糧”商標賦予非白酒品類,強調“健康屬性不傷白酒本質”。
椰島推出“草本醬酒”,將貴州醬酒工藝與草本活性穩態萃取技術結合,其策略瞄準“醉得慢、醒酒快”的宴席場景。
2025成都春季糖酒會,南酒北參的“福桃三根人參酒”引起行業關注。產品采用東北的優質人參與瀘州優質白酒組合,以“3根鮮參+3兩瀘州老酒+醫藥級工藝”為標志的產品,主打150ml裝適合大眾養生需求的口糧酒,亮相市場也得到消費者認同。
此外,還有“草本+清香型”、低糖版的汾酒竹葉青,古井推出的亳菊酒;廣藥集團推出“凌爽草本精釀啤酒”;修正藥業開發“草本復方健康酒”,主打降尿酸、助眠功能;國晶酒業將凌云白毫茶與白酒結合打造“茶本酒”等。
“群雄逐鹿”的局面,層出不窮的草本酒產品,進入大眾視野。為拓展酒水市場的發展空間,勁牌創造并積極推動“草本白酒”新品類概念,試圖從露酒大品類“獨立”出來,切入消費者認知度更高的白酒賽道。
事實上,很多人對“草本酒”這個名詞并不熟悉。當白酒行業的這股“草本”風越吹越烈,作為露酒的細分品類,“草本白酒”之名顯得不倫不類,其標準和定義也遭到一些質疑和不解。
草本酒,如何更出彩?
2024年10月,勁牌作為第一起草單位,聯合20余家企業共同制定的《草本白酒》團體標準(T/CBJ 9103—2024)正式實施。團標中明確,草本白酒是以白酒為酒基,利用可食用或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或符合相關規定)的植物及其制品,經再加工制成的,不直接或間接添加食品添加劑,不改變或基本保持白酒風格的植物類露酒。還明確了草本活性成分≥0.5g/L的技術門檻。
2022年6月1日實施的新國標(GB/T 15109-2021)中明確規定:白酒baijiu,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麩曲、酶制劑及酵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勾調而成的蒸餾酒。
蒸餾酒就是消費者認知的固態糧食酒,所以新國標定義必須以糧谷為原料。就是以高粱、小麥、大麥、豌豆、大米等這些糧谷類為原料釀制的酒。白酒不允許添加非自身發酵產生的呈香呈味和呈色這些物質。
海南椰島另辟蹊徑發布《草本醬酒(配制酒)企業標準》,規定醬酒基酒年份≥5年,草本成分占比≥1.2%。指標還明確規定“氰化物≤7.5mg/L”,低于GB 2757-20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蒸餾酒及其配制酒》標準中“氰化物≤8.0mg/L”的限定。
成都崇陽古窖酒業以本草香型白酒為訴求賣點,傳承33味本草制劑入曲的釀酒秘方,推出了“崇陽極本白酒”“崇陽1173白酒”“崇陽1886白酒”等產品,圖謀在酒業實現新的突圍。
草本白酒、草本醬酒其實都是歸屬于露酒大類,因為“草本”躋身白酒之列。然后,如果在名稱上五花八門,對于這一新品類的未來,消費者的辨識度、認知度會帶來障礙。草本露酒,草本白酒,本草香酒,究竟誰更好記,更有鮮明個性?
有資深人士表示,“草本白酒”的命名不科學、標準有歧義,在業內都如此模糊白酒和露酒邊界的情況下,消費者更是無從辨別,這算是一種常識性錯誤,也是出于商業目的的誤導。是否可以統一將“草本類酒”定義為“草本酒”,前面加企業的品牌名或商標即可。使消費者更能了解不同風味、品牌的不同草本酒特色,也能與十二大香型白酒有明顯的品類區別。
無論從原料、工藝、口感還是價格上,白酒和露酒都存在顯著區別。根據“新國標”,白酒被嚴格定義為“以糧谷為主要原料,以大曲、小曲、麩曲、酶制劑及酵母等為糖化發酵劑,經蒸煮、糖化、發酵、蒸餾、陳釀、勾調而成的蒸餾酒”。
白酒的口感通常較為烈,酒精度高,入口后有強烈的刺激感。而露酒則相對柔和,酒精度較低,口感更細膩,因特定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消費的認知雖然不能代表每個人的選擇,但也是大多數的看法。白酒更偏向正式場合,露酒更偏向日常飲用。白酒的價格較為昂貴,露酒則相對親民。
業界有觀點認為,白酒與露酒,草本白酒、草本醬酒與草本露酒,需要保持明確的界定,所謂“不改變或基本保持白酒風格的植物類露酒,可以稱為草本白酒”的定義,有些混淆概念,這可能會造成營銷混亂、消費信任危機,不利于行業高質量健康地發展。
在一些草本酒企業看來,“露酒”標簽是一種束縛,普通人對“露酒”的概念認知度并不高,這也限制了這類產品的發展空間。要占領用戶心智,就是讓用戶對產品有個清晰而正確的認知。正因如此,更需要做好草本露酒標準,做好推廣宣傳,進一步提升消費者對草本露酒的認知度和接受度,這才是長久之計。
數據顯示,2024年露酒市場規模突破600億元,同比增長18%,遠超白酒行業平均增速。通過技術實證突破、消費場景重構、文化價值升級、品鑒體驗優化等舉措,具備“健康+風味”的雙重優勢的草本露酒,將有更大的生存空間與商品價值。
草本潮襲,如何聚力成勢?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世界約有40億人使用草本植物類產品改善健康狀況,很多國家都把草本養生視為維護人體健康、改善人體狀態的重要選擇。
草本植物在食品飲料中的應用正值熱潮,草本植物帶來的獨特風味和健康養生屬性也讓很多消費者喜歡,品牌商及制造商也紛紛借助天然草本植物的力量進行革新創變,越來越多草本植物及其提取物成分被廣泛應用于各種食品飲料等產品中。
著名咨詢公司英敏特發布的“2024趨勢洞察:全球都在流行草本研究報告”,對全球86個市場進行調查,涵蓋食品飲料新產品、膳食纖維、保健品等領域,結果顯示,使用草本成分的新產品在全球市場上的比例正在逐步上升。2024年初,全球新品中已有40%的創新產品使用了草本成分。
2025年以來,泰山啤酒陸續推出紅豆薏米、東籬菊花、佛手柑、紅棗枸杞等4款“東方草本”精釀產品。憑借過硬的產品品質和全新口味帶來的新鮮感,“東方草本”系列上市后市場表現和行業評價很好。
除了飲料市場,諸多零食品牌將市場定位在新一代的消費人群上,在產品中融合草本成分,通過發現新需求、創造新品類和迭代升級產品,實現行業賽道突圍。京東健康發布的《Z世代營養消費趨勢報告》中,“躺平式健康”是當代年輕人養生的鮮明態度。既要有健康養生的功效,又不愿意放棄食品帶來的味覺享受。
王老吉推出的草本植物蒟蒻果凍,是一款可以吸的涼茶果凍。綠箭推出的草本清潤含片糖,有枇杷秋梨和蜂蜜檸檬兩種口味。徐福記推出的草本輕凍是一款加營養減負擔的健康可吸果凍,產品以草本配方為基礎,把梨膏枇杷、羅漢果菊花兩種中式草本風味與果凍做了創意搭配。草本魔法圍繞靈芝進行創新,推出果凍、咖啡等產品;新銳品牌SHAN宮小膳,在傳統人參含片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將原切的人參凍干后裹上0蔗糖的黑巧和白巧。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草本植物與天然草藥在飲食中的應用。這些天然植物不僅為食物增添了獨特的口感和香氣,更重要的是,它們蘊含著豐富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功效。伴隨著以草本為基礎的成分創新備受行業關注,加之國潮趨勢的推動,正在讓傳統草本融合新技術和新消費形式展現在消費者面前,為當下健康驅動下的食品、飲料等領域帶去新的可能。
有調查顯示,部分消費者對白酒中的添加成分持懷疑態度,“草本酒”如何取得消費者的信任,也是實現市場快速增量的關鍵。
國酒研究所認為,本草具有食藥同源的獨特價值,進入食品飲料產業領域發展的路是光明的路,值得探索的創新路。但是,這條道路通向消費者心智,也還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沉淀。
只有發現需求才能實現更好發展。品類創新、風味創新、低度創新,潮飲跨界創新,體驗場景創新等等,特別要考慮龐大的年輕消費群體對于“微醺”“悅己”“養生”的個性化需求,以及如何制定普及性的產品定價,都值得新思考、新實踐。
草本入酒本是好事,切不可因名稱亂象而壞了產業發展的錦繡前程。如統一為“品牌名+草本酒”,是不是更好?這樣與新標準的白酒概念有區別,也突出了“草本酒”品類酒的屬性。
目前出現的“草本白酒”、“草本醬酒”、“本草酒”等名稱,包括可能會出現的“草本清香”、“草本濃香”、“草本兼香”、“草本威士忌”、“草本黃酒”等等,這是個別企業總想獨樹一派,實質是為自己企業、為整個產業設置了發展藩籬。
你怎么看?
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