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15:03 瀏覽量:30062 來源: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8日訊 要說這幾天酒圈最熱鬧的事兒恐怕要屬一場跨省聯姻了。10月15日晚間,A股上市公司江蘇今世緣酒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則公告讓酒圈炸了鍋,公告顯示,今世緣擬以現金方式收購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計收購股份比例為34%~49%。上市公司看上了正在混改中的區域龍頭品牌,一南一北對當前酒業格局的影響自然不用說,但從長遠來看又何嘗不是傳遞一個積極信號——打造強有力的“魯酒磁場”,提升魯酒綜合競爭力現在是最好的時候。
聯姻背后凸顯區域品牌價值
從目前主流輿論來看,各界對這場聯姻普遍看好。從景芝的角度來看,一方面,此次合作是基于企業管理權未發生根本變化的股權結構優化,景芝酒業的大股東仍擁有企業管理權,今世緣并不謀求控制地位,表現出足夠的誠意和對景芝的尊重。另一方面,兩家酒企有著很強的互補性,今世緣在帶給景芝充裕資金的同時,還能提供上市公司的管理理念、人才系統、渠道共享等優勢資源的支持,對于景芝的混改也無疑是最堅實的一步。
那么,從今世緣的角度來看,為什么會鐘情于景芝呢?第一,今世緣正在布局“2+5+N”的全國戰略,其中山東市場就是“5”中重點布局的省外區域市場,入股景芝無疑有利于加速其全國化布局。第二,景芝在產品品類、文化沉淀以及渠道等完整的產業鏈優勢,特別是在濰坊、青島等區域強勢市場占有率,以及區域市場強勢的品牌、人才、分銷網絡和上下游供應鏈資源等對今世緣有足夠的吸引力。
“區域酒廠必須至少在一個地級市市場占有率排名領先才有溢價被收購的價值。”山東溫河王酒業集團總經理肖竹青這樣說,對于景芝而言,已不僅僅是一個地市級,而是泛山東市場。在肖竹青看來,區域酒廠最值錢的不是固定資產和窖池,而是當地有親和力品牌和當地有強勢影響力的營銷團隊。盡管區域酒廠的品牌比不上茅瀘五洋,但是其品牌親和力和區域營銷團隊可以把人情生意做到極致。
事實上,域外資本盯上魯酒景芝不是第一家。早在2015年四川蒙頂投資集團就以2.28億收購臨沂當地老字號品牌山東溫和酒業集團。改組三年來,溫和酒業依托其強勢的營銷團隊和“跨界聯動+圈層滲透”的營銷模式,以及羵羊春、溫河大王中高端產品布局快速崛起,將一個瀕臨破產的酒廠打造成區域新銳,依托的正是這種以臨沂市場為中心向周邊輻射的親和力,近段時間以來至少收到兩家區域品牌上市公司主動拋出的橄欖枝,并一致認同溫和酒業的估值在8億以上。
打造新時代“魯酒磁場”正當時
山東遍地產酒,山東人也是出了名的能喝,但是相比于四川、貴州等名酒企業林立,魯酒就顯得有點尷尬了。一方面,山東一直以來被視為“諸侯割據”的典型市場,幾乎每個縣都有自己的酒廠,各自也都有自己的核心市場,之前本身的競爭力足以支撐其在本區域的市場份額,但隨著一線品牌的下沉,這種小酒廠的日子就愈發艱難了。另一方面,山東沒有大的酒企,年銷售超過10個億以上的酒企數量屈指可數。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遍地是酒廠卻競爭力不強的產業局面,跟政策、企業、消費者都是分不開的。首先,政策層面缺乏強有力的引導,沒能在上層建筑層面進行戰略統籌,產業集聚效應沒發揮出來。其次,“黃金十年”得益于經濟的行階段全價格帶“百花齊放”以及“政商務發動機”的推動,魯酒隨各自偏安一隅也算過得舒心,就在產業升級上不思進取。再者,山東人好酒,酒桌規矩也多,但是酒文化的精髓卻沒能好好挖掘,好在如今這一些都在改觀。
從產業視角來看,中國酒業在深度調整中走過了五年,由被動接受到心態放穩,由不適應到積極應對,由措不得力到思變創新,這期間改淘汰的也淘汰的差不多了,該筑的底也筑好了,在消費升級的推動下,名酒價格回升,白酒價格帶趨穩,中國白酒復蘇跡象顯現。山東市場上魯酒也在積極布局,景芝的百億目標、花冠推出“花之冠?魯雅香”布局高端市場、扳倒井主推“國井”系列、溫和吹響了”大王來了“的號角……
借政策之勢得地利之優,魯酒崛起有基礎。政策層面,山東省政府出臺了“魯酒振興”的“一攬子”扶持計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培育一批全國知名的白酒骨干龍頭企業,打造一批具有國內影響力的知名企業,提升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優秀品牌企業”。地利層面,”好客山東歡迎您“的背后是強大的文化底蘊,包括以孔孟為核心的儒家傳統文化基因和以”沂蒙山小調“為代表的紅色文化,這對于挖掘酒文化并進行產業鏈衍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磁場效應匠心筑路營銷開道
“磁場”先得質地好。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其中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之一就包括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對于魯酒而言,無論企業大小,無論產品高端還是大眾,品質是基礎,即使做得很好了、很不錯了,但還不滿足,還要做得更好,達到極致。因為對于“工匠”來說,對產品品質的追求,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永遠在路上。
如今,中國酒業全國市場品牌基本形成了茅瀘五洋的大格局,其他區域品牌想依靠自身力量建設全國化品牌已經沒有機會,唯一的出路就是走類似于今世緣這樣的并購重組路子,布局泛區域市場,這時候魯酒品牌的親和力、終端市場完整的銷售網絡等優勢就表現出來了。此外,隨著電商滲透率的提升及物流體系的不斷完善,低線級城市消費者得以通過電商接觸到更豐富的酒類品牌及產品, 消費潛力不斷被釋放, 二三四線城市消費者逐漸成長為酒類消費市場中的重要力量,這也為魯酒磁場的打造提供了新的機遇。
第一財經數據中心聯合天貓發布的《2018天貓酒水線上消費數據報告》顯示,80后是目前白酒主要消費人群,但是90后消費占比快速提升,消費潛力巨大。這群正在快速成長的”Z世代“消費群體,他們出生在”余樂“新時代,信奉的是“獨立而富足的靈魂,做自己的KOL”,故而在消費上追求個性化多元化,品牌效應對他們而言則呈弱化趨勢,這種背景之下,魯酒需要通過差異化特征以及營銷手段吸引消費者,而不是默守陳規老套路。
磁場,首先體現在產業聚合力上,這一點魯酒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產品或者品牌本身歷史、工藝傳承,還是地域文化的豐富內涵,抑或是類似于溫和酒業這樣的創新營銷樣板等等,都足以承載這種吸引力,但是如何將這種磁場效應做大、做強并且帶來現實的轉化率,還尚待時日,好在至少看到了魯酒崛起的苗頭!(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