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9 09:48 瀏覽量:11714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記者李洪華)“由于生態系統不可切割、生態后果不分疆域,生態文明的共同體是真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生態文明將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的主體文明之一,而這正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當代中國和世界文明發展的獨特貢獻。”10月18日,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岳在人民日報社舉行的“生態文明與人類命運共同體”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作出上述表示。
潘岳認為,工業文明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人類社會必然走向生態文明共同體。從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來說,農業文明的共同體,其目的是解決生存挑戰,表現為生活共同體;工業文明的共同體,追求的核心是財富,表現為利益共同體;生態文明的共同體則是真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潘岳從三個方面詳細闡釋了生態文明如何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第一,生態文明將推動“真正的共同體”轉型。由于生態文明最能成為各派社會主義理論在更高層次的融合平臺,必將引導全球從工業文明向新型文明轉型,增進不同制度的環境公平和社會正義,使社會主義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運動的引領者,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綠色實驗”。
第二,生態文明作為世界上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最大公約數,為人類共同價值提供重要內涵。很多西方發達國家從基督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以及中華文明等古老文明中間尋求生態智慧,這種互補性讓生態文明成為文明跨時空交流的平臺,使其更容易超越制度、種族、信仰、政治意識形態的藩籬,理性地進行共識對話。
第三,生態文明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歷史依據。針對一些西方老牌帝國主義以國強必霸的邏輯預設中國,認為中國在資源上必然會與各國發生爭搶沖突,必然實現新帝國擴張等說法,我們可以從歷史上找到駁斥的事實,那就是中國從來沒有搞過殖民主義和霸權擴張、從來沒有建立過基于血腥征服的軍事帝國、從來沒有進行強加于人的文化輸出,因此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綠色發展也絕不會是“新殖民主義”,必定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自身發展,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一帶一路”建設,為全球生態環境治理提供中國方案,因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國際共識。(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