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0 09:10 瀏覽量:27375 來源:西部網
“網上買的保健藥還有三個月就過期了,等于說一瓶保健藥我只能吃一半,剩下的一半就吃不成了,這種臨界過期的產品真是讓人糟心。”近日,陳先生向西部網民生熱線記者反映,今年雙十一給家人買了保健藥,發現在保質期內根本吃不完,雖說經過溝通商家已經進行了賠償,但銷售臨界過期的保健藥品到底合法嗎?隨后記者對此問題進行了走訪調查。
民生熱線:網購保健品保質期內吃不完 算賣過期藥品嗎?
網購保健品打折力度大 生產日期難查詢
11月15日,記者在西安某小區社區醫院了解到,很多市民家中都有購買保健藥的習慣,“孩子經常在網上給家里買,網上有時打折一買就是好幾瓶,我收到有些已經快過期了,關鍵我不會退,也不想給孩子添麻煩。”79歲的李阿姨告訴記者,自己對網購保健藥抱有深深的懷疑,“網上搞活動的都有問題呢,不然咋能這么便宜。”
隨后,記者在多個電商網站進行了解,網站上保健藥品打折促銷的標語隨處可見:買一贈二、保健品五折且包郵,活動力度比線下大得多。
但當記者詢問客服,價格這么優惠的保健品生產日期為何時的,客服回復稱他們看不到具體的日期,廠家負責隨機發貨,無法確定發到每個人手里的產品是何時生產的,但可以保證都是保質期內的產品。記者在網上看到,多個電商網站上銷售的保健品均無明顯標識保質期,也并沒有對收到臨近過期的產品做出相關賠償承諾。
藥店:便宜保健品 或多為臨界過期產品
“我們藥店尤其是進購保健類的產品,是比較注重日期的選擇,因為保健品不是很好賣。現在網上有很多便宜的保健品,據我了解都是臨界過期的,因為廠家不能賠太多,就得便宜賣。”一家藥店負責人說,“網上商家可能不會跟消費者說的太明白,再加上很多消費者也不注意保質期是否已經臨界,所以消費者很容易被忽悠。”
藥店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說,與保健藥品不同,在有效期前2、3個月的藥,都被稱為近效期藥。“我們店里規定,近效藥銷售必須跟消費者說明白,幾個月過期,多少粒,能吃多長時間,如果消費者可以接受,我們也會賣。”
“由于各種原因,藥店都會不可避免地遺留一批近效期藥品。一般情況下,藥店會對這些藥品進行下架處理,然后聯系廠方商議回收事宜。而其中一些藥店也會針對部分近效期藥品開展促銷活動,活動中明確告知消費者有效期限,以及注意事項,并且提醒,一旦放置過期,不得繼續服用。”藥店負責人表示。
省藥監局保健品監管處:未對近效期保健品進行界定
隨后,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撥打了陜西省藥監局保健品監管處的電話進行咨詢,工作人員介紹說:“我們對網上銷售近效期保健品沒有相關規定,一般只對銷售過期商品進行管理處理。對于近效保健品的管理和銷售則屬于企業自主行為,在商品未過期的情況下,企業任何銷售行為都不違反規定,甚至可以進行打折促銷。”
工作人員表示,雖然相關法律法規上并沒有對“近效期藥品”進行界定,但一般情況下,企業會根據商品自身的特性,將臨近有效期3-6個月的藥品定義為“近效期藥品”,而銷售近效期藥品應當向顧客告知有效期。
律師:屬于欺騙消費者行為
“賣近效期的保健品不屬于賣過期藥,但是這種做法已經侵犯到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屬于欺騙消費者的行為。”陜西洪振律師事務所馬晨告訴記者,商家的做法已經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權要求退貨、退費。如果在消費過程中商家明知道藥品臨界期較短仍繼續銷售,且并未做出任何標識提醒消費者,那就屬于欺詐銷售行為,可以對商家進行懲處,同時商家應對消費者進行懲罰性補償。
馬晨提醒廣大市民,尤其是網上購藥、購商品時首先要選擇正規品牌保健品,正規品牌功能和效果一般更有保障;其次需要需要選擇正規的購買渠道,不要貪圖打折力度大、價格便宜就去購買;最后一定要仔細了解查看生產批號、有效期等重要信息,并應酌情酌量購買,以免購買太多在使用期間超出有效期。相關商戶也應該提前下架近效期商品,或者對近效期商品做出明顯標識,避免消費者不知情或過期誤服的現象出現。(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