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4 10:36 瀏覽量:12540 來源:中國食品網
2018年下半年的葡萄酒現象級事件指向“自然酒”
2018年9月21日,內蒙古花季旅游節烏海葡萄旅游季活動在陽光田宇國際酒莊拉開帷幕,同期舉行的烏海沙漠葡萄酒發展論壇上,被譽為中國葡萄酒教父的李華博士、中國葡萄酒科學體系首席專家段長青教授、中國酒類營銷專家李振江、中食協葡果酒專家委員會主任楊強、中國酒類流通協會葡萄酒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祖明等中國葡萄酒的權威人士,共同討論了一個話題,那就是“自然酒”。然而,這是一個有分歧的討論,在添不添加外來物、在干預和不干預、在使不使用橡木桶的問題上,并沒有達成共識。作為中國首個釀造自然酒的企業內蒙古陽光田宇國際酒莊,首位自然酒釀酒師黃建清卻信心十足,他認為自然酒是中國葡萄酒的未來,達成“共識”只是時間問題。
10月18日深圳TOEwine國際葡萄酒與烈酒展覽會、11月18日青島國際葡萄酒博覽會、12月3日的中國葡萄酒市場G50峰會上,在眾多進口酒環伺的中國葡萄酒市場,黃建清連續發聲。在面對消費者的迷惑、市場的不以為然、甚至一些專家的質疑面前,黃建清的聲音依然堅定。同時,更多的好奇、更多的關注和更多的贊許,讓僅憑著一支酒賣了五年的陽光田宇感到十分欣慰。
自然酒的世界是怎樣的“孤獨”
的確,“孤獨”一直伴隨著自然酒,來自全世界200多個自然酒酒莊,與黃建清微弱的聲音同病相憐。
遵循著尊重自然、回歸自然為人類健康而釀造的自然酒,從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誕生起,就遭到了崇尚現代釀酒技術的專家、葡萄酒新世界人士和眾多附加物生產者的反對。面對葡萄園和酒窖里的潛在風險,他們情不自禁想要人工干預,妄圖掌控每一個環節,從種植到釀造都機關算盡。
至今,自然酒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和官方認證。但是這并不妨礙自然酒釀造者們的理想,在更高于普通酒、有機酒成本而競爭處于劣勢的情況下,依然堅持不懈的讓飲酒者千方百計的了解自然酒。如今,自然酒在世界范圍內僅在行業內進行著傳播,自然酒的技術標準已經成型并在諸多酒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中國,陽光田宇酒莊就是一個“孤獨的釀造者”。
集10年實踐而總結出的“零污染、零添加、零干預”的“3Z”法則,讓那些依靠化肥、農藥、單寧、蔗糖等無數外來添加物和橡木桶提高口感的葡萄酒相形見絀。甚至對于有機和自然動力法葡萄酒,自然酒都有著更加崇高的思想。
法國唯一的女性葡萄酒大師(MW)Isabelle Legeron在她的專著《Natural Wine》中寫道,“有機法和生物動力法是一種工具,自然酒是一種哲學”。
“有機法和生物動力法側重于葡萄園內的生態環境與葡萄的種植生長,強調對葡萄園內化學藥物的運用進行限制。他們是自然酒的底線。自然酒,則注重將這種生態平衡的理念,同時運用于葡萄園與酒窖,側重于限制釀酒時的添加物與人為干預,強調在釀造過程中,對葡萄不進行任何強行給予或剝奪,以保持其原生態。
人類需要自然酒嗎?
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自然酒現在為什么不能被世界廣泛的接納,釀造者們卻始終堅持這樣的哲學?不是他們喜歡昂貴的葡萄酒、也不是吝嗇添加物,更不是故弄玄虛,而是他們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他們看到了地球、人類被化學藥劑無休止的破壞和傷害……
就在剛剛過去的時光里,中央電視臺著名的主持人李詠、搖滾樂巨星臧天朔因癌癥去世,年僅50歲。更有眾多名人,也倒在了癌癥面前,還有那些不被人關注的默默無聞的死于癌癥的普羅大眾。我們終于醒悟,是什么讓我們的生命被癌癥奪去,這在10年前還聞之色變的病魔,今天竟然變得稀疏平常。
癌癥高發是全球趨勢。在中國,癌癥是城市居民的頭號殺手,在農村居民死因中也是第二大殺手。據中國國家癌癥中心2017發布的統計報告稱,中國全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癥。癌癥發病率在世界上處于中等水平。
中國吸煙、飲酒過度、食品衛生存在問題等導致了上述癌癥的高發病率。
我們無法界定究竟是什么原因、什么物質導致了這個群體性的悲劇,但是我們十分清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各種不明真相的東西,正在侵害者我們的肌體。就像轉基因食品那樣,就像人類DNA編輯那樣,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我們終將遺憾的離開這個熱愛著的世界,你的親朋好友。
健康,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但是今天,對于葡萄酒卻是一個更加緊迫的主題
我們無法阻止癌癥對人類的侵害,但是我們可以用這個行業的正義減少癌癥對人類的傷害。
這就是人類需要自然酒的根本原因。
中國需要發展自然酒嗎?
毫無疑問,自然酒是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講,自然酒的價值尤為重要。
葡萄酒是大自然風土的產物,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塊是相同的,沒有任何一個產區是可以復制的。對于一個新型的葡萄酒國家來說,只有屬于你風土的風格,才能獲得世界的認可。所有的按照傳統葡萄酒國家的釀酒準則做出來的葡萄酒,都只能是贗品,最好的結果也只能是別人的跟班。所有外來的添加物就像化妝品掩蓋了美人的真實一樣抹殺了葡萄酒本身的風格,甚至是整容成了一個人,那世界還有什么情趣?
按照中國葡萄酒教父李華的說法,那些拼命向中國酒莊推銷葡萄酒釀造中添加物的,大多自己已經不再使用,只是花言巧語的把自己產業鏈條上的垃圾轉嫁到中國。我們多年來辛辛苦苦發展的葡萄酒產業,為對手做了嫁衣,救活了他們的橡木桶產業,救活了他們的添加劑產業,救活了他們的設備產業。而我們,還在黑暗中摸索。
▲李華教授
在進口酒猛烈沖擊下,“強化風格,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節能減排”的十六字箴言,是李華教授為中國葡萄酒發展開出的一劑良方,自然酒的產業價值就在于此,惟其如此,我們才能屹立于世界葡萄酒之林。
作者介紹:
張建生,中國葡萄酒協會聯盟秘書長,中國常春藤葡萄酒市場研究機構創始人,中國葡萄酒市場白皮書編著。從事中國葡萄酒市場觀察,產業發展研究和傳播20余年,專著10本《中國葡萄酒市場年度發展報告》,《中國葡萄酒博覽》,服務于中外葡萄酒企業,見證了中國葡萄酒市場20年歷程,被張裕總經理孫健評價為“有思想的研究者”。(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