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 09:22 瀏覽量:26011 來源:中國食品網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脂肪肝只是胖子的“專利”,瘦人是不會患上脂肪肝的。其實不然,盡管肥胖是引起脂肪肝的主要誘因之一,但瘦人同樣也可以得脂肪肝。
脂肪肝(fatty liver)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是一種常見的肝臟病理改變,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脂肪性肝病正嚴重威脅國人的健康,成為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發病率在不斷升高,且發病年齡日趨年輕化。正常人肝組織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其重量約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內脂肪蓄積太多,超過肝重量的5%或在組織學上肝細胞50%以上有脂肪變性時,就可稱為脂肪肝。其臨床表現輕者無癥狀,重者病情兇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中國食品網
我國學者的兩項研究表明,8.9%—18.3%的瘦人會發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尤其在亞洲,這種情況更為常見。要分析瘦人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原因,首先需要明白,胰島素抵抗是發病的中心環節,與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和高血壓等都密切相關,此外,胰島素抵抗會增加其他肝臟損傷因素的易感性,促進肝病發生及發展。中國食品網
瘦人發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原因有:內臟和異位肥胖。即使不存在外周和內臟肥胖,肌肉和肝臟中細胞內脂質的異位堆積也可導致胰島素抵抗的發生,從而誘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遺傳易感性。遺傳因素已被證實與肥胖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關。遺傳因素在瘦人發病中也發揮重要作用,比如脂肪代謝障礙患者更容易發生異位脂肪堆積,從而發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腸道菌群紊亂。大量研究顯示,小腸細菌過度生長、腸源性內毒素血癥及脂肪化的肝臟對內毒素敏感性增強等幾大因素均參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發生。中國食品網
為了預防脂肪肝,建議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改變多坐少動的生活方式;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飲食,少吃動物內臟、油炸、油煎食品;飲酒者要戒酒;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營養不良要及時糾正。 (黃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