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1 10:09 瀏覽量:14496 來源:中國質量報
從源頭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
——專家解讀9部委18項措施促奶業振興
□ 本報記者 徐建華
一罐罐奶粉滋養一個個生命,一個奶業牽動全社會的神經。在國務院辦公廳推出《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之后,為貫徹落實《意見》和全國奶業振興工作推進會議精神,農業農村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9部委最近又聯合推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提出18項具體舉措推動奶業全面振興,強調力爭到2025年全國奶類產量達到4500萬噸,切實提升我國奶業發展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奶類和乳制品產量分別達到3655萬噸和2935萬噸,總體規模僅次于印度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位。然而如此大的市場“蛋糕”,進口乳制品卻占據了巨大份額。海關數據顯示,我國乳制品進口量從2008年的38.7萬噸增加至2017年的247.1萬噸,相當于1485萬噸的生鮮乳,占國內生鮮乳產量的40.6%。這表明,奶業振興仍然在路上。
“仔細對比此次9部委出臺的奶業振興意見和之前國務院出臺的相關文件,會發現很多舉措措施都是一樣的,這既體現了我國在奶業振興方面政策文件的延續性,也說明奶業振興的舉措措施關鍵還是在落地。”乳業專家王丁棉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奶農地位提升成為最大“亮點”
“意見最大的亮點,就是允許養殖戶自建工廠并加工產品進行銷售,核心在于如何能夠讓產業上下游之間的關系不那么緊密,使養殖戶能夠自謀生路,并通過自建工廠提高自身市場經濟地位,減少對下游的依賴,防止倒奶殺牛現象。”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說。
《若干意見》提出,加快確立奶農規模化養殖的基礎性地位。鼓勵奶農、合作社將奶牛養殖與乳制品加工、增值服務等結合起來,在嚴格執行生產許可、食品安全標準等法律法規標準,確保乳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推行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居民小區和周邊酒店、飯店、商店乳制品供應,重點生產巴氏殺菌乳、發酵乳、奶酪等乳制品,通過直營、電商等服務當地和周邊群眾,積極培育鮮奶消費市場,滿足高品質、差異化、個性化需求。
目前,我國奶牛養殖以舍飼為主,與新西蘭、澳大利亞的放牧式生產及歐美的半舍飼式生產相比,基礎設施、飼料等物化投入和人工成本分別高出80%和40%左右,玉米飼料價格高出國際水平60%~80%。同時,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奶牛單產水平、資源利用效率和勞動生產率仍有一定差距。此外,在養殖加工環節,我國乳業利益聯結機制仍不完善。國外大都是在奶牛養殖的基礎上辦乳品加工廠,養、收、加、銷一體化,奶農既是牛場主又是加工企業的股東。而在我國,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分割形成不同的利益主體,一體化經營的企業數量不多,乳品企業原料奶主要從廣大奶農手中收購,時常出現奶少時搶奶、奶多時限收拒收的現象,奶農權益保障力度不足,容易造成生產波動。
宋亮指出,養殖戶自建工廠這種方式其實在國外通行的,后面是農場,前端是加工廠,自己加工、自己銷售是國外通行做法,無論是新西蘭的恒天然、荷蘭的菲仕蘭以及阿拉公司等都是從小農場+小工廠成長發展起來的,日韓等也是這種牧場養殖企業的模式。我國發展這種新的模式的話,需要在標準和質量安全等方面執行更加到位才行。
《若干意見》還提出,要研究完善促進農戶規模奶牛養殖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發展奶牛家庭牧場,培育壯大奶農合作組織,加強奶農培訓和奶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構建“奶農+合作社+公司”的奶業發展模式。
“意見最大的變化是在產業端,比如鼓勵家庭式的這種養殖,其實就是不太鼓勵萬頭牧場;建立奶農合作社也有利于整個產業結構的一個良性發展。”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關于對奶農的培訓也很關鍵,意味著奶業振興現在最關鍵的是第一產業的從業者,因此,從根本上去解決奶農這一源頭非常重要。
質量安全仍是奶業振興重點
對于中國奶業的振興發展來說,質量安全永遠是前提。提升乳品質量安全,也是此次《若干意見》的重要舉措之一。此外,《若干意見》并提出要積極推行第三方檢測,加強乳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健全乳品質量標準體系,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制定復原乳檢測方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液態乳加工工藝標準等。
在我國,奶業是個新興產業,真正得到快速發展是在最近十幾年。2000年,我國人均奶制品消費量僅7公斤,2017年達36.9公斤,平均每天100克。盡管如此,其遠未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每天300克標準,不足亞洲乳品平均消費水平的一半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1/3,尤其是占全國人口一半的農村居民還很少或沒有喝上牛奶,奶類消費增長蘊含著巨大潛力,市場對于高質量的奶制品有著巨大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對質量的要求貫穿著《若干意見》的始終。其中明確提出,力爭3年內在規模以上企業建立乳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與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支持開展乳制品創新研發,優化加工工藝和產品結構,完善冷鏈運輸體系和質量安全體系,增強運營管理能力,降低生產流通成本和銷售價格,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增強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競爭力;完善良好生產規范體系,繼續執行最嚴格的監管制度,力爭3年內顯著提升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競爭力和美譽度,提高市場占有率。
朱丹蓬指出,國家大力扶持冷鏈也很關鍵,因為冷鏈是整個產業升級創新中很重要的一環,匹配的是消費端對于高質量產品的需求與訴求。無論是之前的規劃還是此次的意見,一直在強調提升整個上游品質,以增強整個中國奶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比較接地氣。總體來說,9部委的意見其實是想從源頭提升中國乳業的核心競爭力,以抗衡外資品牌。
《中國質量報》(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