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31 11:37 瀏覽量:16142 來源:中國食品網
首屆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以下簡稱“食博會”)4月19—21日在“淮揚菜之鄉”江蘇省淮安市舉辦。食博會現場有澳大利亞、荷蘭、日本、韓國、南非、馬來西亞、俄羅斯等10個境外展團,新疆、寧夏、遼寧、黑龍江等境內地區展團以及江蘇和淮安特色產品參展,吸引了包括通用磨坊、惠氏、味好美、旺旺、好時、日清等20多家世界100強食品企業,伊利、茅臺、雙匯、五糧液、中糧、娃哈哈等100多家國內知名品牌食品企業以及阿里巴巴聯合電商品牌企業參展,匯集逾萬種“名、特、優、新”食品現場展覽展示,特色產品豐富多彩,極具江蘇味、中國風、國際范。
食博會淮揚美食驚艷亮相
淮揚菜大師邀請賽菜品活色生香
江蘇省副省長繆瑞林在開幕致辭中表示,江蘇是消費大省,也是食品工業大省。“十三五”期間,江蘇食品工業將按照“兩構一高”的戰略部署,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全力推進智能化、綠色發展。“淮安是江蘇省重點打造食品產業帶的核心板塊,也是食品產業聚集區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全省食品產業布局當中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中國食品網
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說:“產業發展不是‘獨角戲’,而是開放合作‘協奏曲’。我們發揮江蘇萬億級、淮安千億級食品產業優勢,舉辦一年一度的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搭建食品企業交流合作‘大舞臺’,共唱食品產業開放發展‘一首歌’。”開幕式上,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淮安市“中國食品名城”稱號,淮安成為全國第5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中國食品網
紅燒獅子頭、軟兜長魚、小龍蝦……一道道淮揚美食活色生香,精彩亮相。4月18日,中國(淮安)國際食品博覽會2018中國淮揚菜大師邀請賽先期舉辦。來自淮揚菜集聚區的上海、浙江、安徽、江蘇等省市和全國有關省市的460位淮揚菜高手同臺比拼。淮安市副市長顧坤表示,淮安是一座擁有偉人故里、文化名城、運河之都、生態水城、美食之鄉、產業新城六張名片的城市。擁有農業大市的食品資源優勢,“接二連三”的食品產業優勢,淮揚名菜的美食文化優勢,透明共治的食品安全優勢,豐富實用的食品人才優勢。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執行會長于學榮稱,本屆大賽的舉辦將推進淮揚菜品牌意識的創新,傳播淮揚飲食文化,推進淮揚菜產業鏈的融合。下一步將把淮揚菜系列化標準進行規范,從而推進淮揚菜的工業化、產業化向前發展。
無疑,底蘊深厚、清新典雅的淮揚菜串起了淮安食業一二三產融合的發展鏈條。4月19日,淮安正式啟動“世界美食之都”申創工作。中國食品網
“世界美食之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各地具有美食特色城市的稱號,每兩年申報一次。目前,全世界只有18個城市創成。作為川菜代表的成都、粵菜代表的順德和葡菜代表的澳門均已順利通過。淮安作為淮揚菜發源地,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深厚的歷史底蘊 淮揚菜既有南方菜鮮、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咸、色、濃的特點,形成了因材施藝、味合南北、四方皆宜的風味,有“盱眙小龍蝦”、平橋豆腐,還有深受大眾喜愛的“淮安軟兜”“洪澤湖大閘蟹”“活魚鍋貼”等淮揚菜名點1300余種,是名副其實的“美食之鄉”。1949年開國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國慶50周年國宴、2014年國慶65周年國宴,都是以淮揚菜為主。蒲菜水餃、軟兜長魚等經典菜肴被《舌尖上的中國》《味道中國》等反復熱播。中國食品網
雄厚的產業基礎 淮安地處中國南北地理分割線、南北氣候過渡帶和南北文化融合區,擁有456萬畝水域、700萬畝耕地、340萬畝林地,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中弱筋小麥生產基地和生豬產業強市,是江蘇省最大的設施蔬菜生產基地、淡水魚加工基地,自然條件優越,食材資源豐富,資源稟賦突出。近年來,淮安發揮比較優勢,注重特色發展,將食品產業作為該市“4+2”支柱產業進行重點培育,目前擁有以“淮安茶馓”“淮安紅椒”為代表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120件,居全國設區市第一;匯聚了今世緣酒業、旺旺食品等產值超億元的企業176戶,食品產業已突破千億元大關。煙、酒、肉制品、休閑食品、糧油食品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具有重要位置。其中,“盱眙龍蝦”品牌價值達169億元,雄踞全國淡水產品品牌價值榜榜首。
廣泛的社會影響 近年來,淮安堅持“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成功舉辦了12屆淮揚菜文化美食節、17屆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17屆中國·金湖荷花節、12屆洪澤湖國際大閘蟹節,這些節慶活動市場化程度高、群眾參與性強、社會影響大,創造了全國多項“第一”和“唯一”,為當地提供了眾多就業致富機會。2017年底,淮安市共有各類餐飲店4萬多家,從業人員35萬余人,餐飲銷售額達16.54億元,同比增長16.8%。“食在淮安”品牌愈加響亮,正成為越來越多海內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每年慕名來淮的游客數以千萬計。淮安也是全國烹飪教育較為發達的城市之一,江蘇食品學院、淮揚菜烹飪學院、淮陰商業學校等10所院校開設烹飪專業,培訓中高級廚師10多萬人次,現有國家級烹飪大師40余人。中國食品網
開拓的創新理念 遵循“傳承不守舊、創新不忘本”的理念,淮安近年推出金湖河鮮宴、洪澤湖蟹宴、蒲菜宴等一料一席品種。2016年,“淮安全鱔席”以及涵蓋200道名菜名點的“淮幫菜”傳統烹飪技術入選江蘇省非物質遺產名錄,目前,淮安是全國設區市中申報飲食宴席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多的城市。淮安堅持每年開展“家庭廚藝大賽”“淮揚菜大師邀請賽”,舉辦淮揚美食與健康論壇,開展名廚名店和老字號評選等活動,放大“互聯網+”模式效應,打造淮揚菜全產業鏈條,加快淮揚菜特色化、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步伐,積極打造淮揚菜原料基地、食品加工中心、城市文化名片擴大淮揚菜在國內外的影響力。
良好的政策環境 2012年,淮安提出振興淮揚菜文化產業計劃,每年投入1000萬元專項文化產業引導資金,用于淮揚菜文化產業的挖掘與保護、傳承和創新。成立了振興淮揚菜文化產業工作委員會、淮揚菜歷史文化研究會、淮安淮揚菜協會,組建了淮揚菜集團,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開設了淮揚菜品鑒堂旗艦店、連鎖店,建成了全國第一家淮揚菜博物館,制定了《淮揚菜通用規范》《淮揚菜原材料生產技術標準和技術操作規范》。
去年以來,淮安市紅軍小學陸續有5000多名學生吃上由淮安區中央廚房系統提供的學生餐,目前該中央廚房系統供應的學生和企事業團餐人數每天達8萬余人。“所用食材都來自公司自有基地,由中央廚房統一制作,通過專用車配送到團餐單位。”中央廚房建設單位——江蘇百斯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俞寶明說。據介紹,這種“從田園到餐桌”“從種子到筷子”的全鏈式產業發展模式,是淮安市打通一二三次產業壁壘、推進三產融合、打造綠色安全食品產業的一個縮影。本報記者 蔣梅 文/攝
上一篇:中國食品網 2018 SIAL China 中食展即將啟幕 全球食品飲料行業風向觸手可及
下一篇:中國食品網 二○一八全國春季糖酒會 關注新農業、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