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 16:02 瀏覽量:25550 來源:中國食品網
“春潮迷霧出刀魚”,在眾多春季美食里,鮮嫩的刀魚無疑排名靠前。“三月天,刀魚鮮”的講法也在老饕之間流傳。刀魚又稱刀鱭、毛鱭,體形狹長似尖刀,銀白色,肉質細嫩,與河豚、鰣魚并稱為“長江三鮮”。眼下,又到了刀魚洄游長江的時節。三月,長江刀魚開捕,個頭不大,但價格高得嚇人。是什么讓刀魚成為“稀缺品”,保護刀魚,又該做點什么?
市場
刀魚創“天價” 買的人不吃
上海市民朱女士說: “就像秋天吃大閘蟹一樣,小時候在清明節前吃刀魚是一個固定項目,那時候還會嫌刺多。”她回憶,那時候的刀魚雖然比一般魚價格貴,但大家都還負擔得起。對于現在刀魚的高價,她連說“看不懂”, “現在對刀魚的趨之若鶩顯然不僅僅有喜好美食這一層面了。”
今年刀魚價格再創新高,2 兩以上刀魚的收購價每斤 3500元,3 兩以上超過 5000 元。2 兩以下的也有 800 元至 1500 元,到了零售市場,價格還要再高出不少。然而由于產量有限,漁民的收入并沒有增加。“今年的產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這幾年每年都在下降。”作為有著 40 多年捕魚經驗的老手,崇明漁民徐玉林表示, “每次捕魚的成本在五六千元,這一次出去大概能賺四五千元吧。”而在十幾年前,刀魚每斤收購價在 50元至 60 元,徐玉林一個“刀魚季”能有 10 萬元的收入。過去每到刀魚季,一條小漁船一網就能打上數百斤,一天能打好幾網;現在打一季還不到過去一網的總量。
但在上海市江陽水產市場,一些攤販卻給出了“不升反降”的刀魚售價: “2 兩以上的 1500 元一斤,要是你要的多,給你個批發價,1200 元(一斤)吧。”為何水產市場的刀魚賣價相比收購價不升反降,上海江陽水產市場副總經理徐凱道出了一個公開的秘密:攤販擺出來的大多是“海刀”。雖然刀魚價格一天一變化,但“海刀”價格確實比“江刀”便宜不少。據介紹,該市場近幾日 2 兩以上“海刀”價格在 1600 元左右一斤,3兩以上的約 3300 元。
若要區分海刀和江刀,倒也不難,海刀的脊背是青色的,而江刀的脊背則為淡黃色。此外,江刀下腭處呈尖刺狀,長度超過魚鰓很多。長江刀魚的鱗片也比海刀厚。不過,一般攤主并不明確告知是海刀還是江刀,遇上分不大清的消費者,攤主面對有沒有刀魚的詢問,往往一指放在冰上的刀魚, “你看那不是嗎?”面對識貨的買主,老板就會一個勁地勸,海刀也很鮮的,而且還便宜。
徐凱表示, “買主也都是攤販的老客戶,多賣給飯店或是做刀魚禮盒的。‘買的人不吃,吃的人不買’。不過,無論價格多高,總會有人買。有的人就是好這一口, ‘長江第一鮮’的市場需求沒變過。”
政策
兩年內禁捕 最后的狂歡
農業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每年發文核定捕撈額度,本著發證數量只減不增、避開保護區發證等管理要求,上海今年實際發放刀鱭(捕撈)證 115 張,低于發放上限。此外,對漁具最小網目也有相關規定。《農業部關于長江干流實施捕撈準用漁具和過渡漁具最小網目尺寸制度的通告(試行)》規定,從去年 7 月 1 日起,農業部在長江流域全面實行準用漁具、過渡漁具最小網目尺寸及禁用漁具制度。其中,對圍網類漁具,最小網目尺寸不得低于 30 毫米。中國食品網
“今年是刀魚捕撈的最后一年”,這一說法已經持續了很久,每次刀魚捕撈,也都像“最后的狂歡”。不過,刀魚全面禁捕的傳言將在兩年內成為現實。從今年 1 月 1 日開始,長江流域內 332 處水生生物保護區率先逐步實施禁捕,逐步施行全面禁捕,其中包括 53 個水生動植物自然保護區和 279 個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在公布名錄后,新建立的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自行納入名錄,均施行全面禁捕,這意味著長江流域全面禁捕工作啟動。去年底,農業部發布通告,向社會公布了率先全面禁捕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名錄。其中上海市長江口中華鱘自然保護區、長江刀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名列其中。
農業部爭取在兩年內使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捕撈漁民全部退出捕撈,實現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范圍內永久全年禁止生產性捕撈作業。對此,徐玉林并不意外, “我們很早就知道了相關政策,也都有準備了。禁捕之后,漁船會報廢,國家會給我們一定補償。”徐玉林說,自己年紀大了,如果禁捕,會選擇退休安享晚年。 “我們村里有 1700 多人,從事捕撈的有 500 人左右,像我這樣上了歲數的大概占三成。剩下那些人除了捕魚也沒別的一技之長,若果真不能捕刀魚了,他們沒想好之后如何養家糊口。”中國食品網
觀點
防斷子絕孫 護生態環境
刀魚的數量在過去幾十年里經歷了斷崖式驟降。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統計,1973 年長江流域沿岸長江刀魚產量 3750 噸,到 1983 年約 370 噸,2002 年后產量不足百噸,到了 2011 年產量僅區區 12 噸。濫捕是刀魚數量銳減的重要原因。一些貪心的漁民使用漁政部門禁用的漁具,網眼極密,從江底拉到江面,小魚也不放過。長江生態環境的惡化也是刀魚數量銳減的重要原因。“長江上游河道數量減少,江河填埋情況嚴重,江岸化工廠污染及船舶排污等因素使得刀魚的排卵地減少,它排的卵也不一定能生存下來,這樣對刀魚的數量影響很大。”在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保藏與加工工程系主任陳舜勝看來,保護刀魚,最重要的還是保護生態。陳舜勝表示, “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把環境保護好,越天然越好。為了刀魚更好地生長,可以在上游適當地開通一下河段,讓刀魚能夠產卵、生長。”中國食品網
同為“長江三鮮”之一的河豚,如今已實現人工養殖。但對于人工養殖刀魚,陳舜勝并不看好。“如果進行人工養殖刀魚的話,它就不能洄游了,生活條件改變,食性也就改變了,從而肉質就改變了。”刀魚在覓食過程中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食物,而人工養殖無法給它提供這些營養,它的運動量也會減少。“刀魚如果養殖的話應該也會和大黃魚一樣,吃得只長肉。”
(中新)
上一篇:中國食品網 空心西紅柿屬畸形果并非有害 植物生長調節劑殘留低
下一篇:中國食品網 第50屆國際食品添加劑 法典委員會會議在廈門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