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 16:10 瀏覽量:16183 來源:中國食品網
清明節前后,人們或出游踏青,或返鄉祭祖。在廣府地區有一個習俗——要用甘蔗來拜祭祖先,而且分吃甘蔗時大人會叮囑孩子“從頭吃到尾,不能沒吃完就扔掉”,才能做事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用甘蔗祭祖是部分地區習俗”,然而,民間也有“清明蔗,毒過蛇”的說法,甘蔗清甜多汁,咬一口蜜水潤口到肺,“毒過蛇”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霉變甘蔗易引起食物中毒
有相關報道,2017年3月,福建廈門一對夫妻,因為吃甘蔗中毒,住進醫院;2016年3月,浙江溫州市一名醫生誤食“有點臭有點苦,還帶些酒糟味”的霉變甘蔗,導致炎癥反應;2015年3月,廣東深圳一名男童吃完甘蔗致無法自主呼吸,喪失神經反射,醫生判斷,原因很可能是甘蔗變質導致中毒……
關于吃甘蔗發生食物中毒的事件,“霉變”“變質”的字眼很顯眼。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指出,甘蔗本身是無辜的,惹禍元兇其實是霉變。甘蔗霉變后,會含有節菱孢霉菌、青霉菌、曲霉菌等,霉菌代謝產生的3-硝基丙酸是一種有毒化學物質,不到0.5克就能使人發生中毒的跡象,并且損傷神經系統、肝、腎和肺部。
據介紹,這種食物中毒一般在2—8小時后就會有癥狀出現。中毒癥狀最初為消化道功能紊亂:如惡心、嘔吐、腹疼、腹瀉、黑便,隨后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如頭昏、頭疼、眼黑和復視。重者可出現抽搐,抽搐時四肢僵直,屈曲內旋,手呈雞爪狀,眼球向上偏向凝視,瞳孔散大,繼而進入昏迷。
吃了霉變甘蔗中了毒,要迅速送醫救治,針對中毒癥狀進行治療。中國食品網
中毒事件易發生在清明前后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臨床醫學博士梁文堅解釋,因為清明節前后,全國各地都處于氣溫升高的階段,空氣濕潤,最是適合霉菌的生長繁殖,而甘蔗水分足、糖分高,容易發生霉變。
發生霉變的甘蔗,外觀看起來顏色不鮮,質地發軟,明顯出現紅心、黑心、有異味。啃食甘蔗時,咬開或削了皮的甘蔗,看到縱向的纖維中有粗細不一的紅褐色條紋,這是較輕微的霉變。將甘蔗縱剖后,嚴重霉變的甘蔗剖面呈灰黑色、棕黃色或淺黃色;如果從圓圓的橫剖面看,會發現紅色、灰色、黑色或棉絮狀白色的芯。
甘蔗霉變后,除了色變,還會味變,先是淡淡的酒味、糟味,然后才是酸餿霉壞味。
專家特別提醒,只要發生霉變,哪怕一點點,就算削掉了紅絲或紅心、黑心、灰心、黃心部分,都不能食用,因為霉菌其實已經布滿整條甘蔗了。
怎樣挑選新鮮甘蔗
其實甘蔗的收獲季節是10—12月,越近冬天,甘蔗味道越甜。不過市面上到4月依然有甘蔗在賣。
那么,怎么挑選沒有霉變的好甘蔗呢?首先,要挑外觀鮮艷的甘蔗,表面光滑有白霜的甘蔗就比較新鮮。其次是用手捏一下,要挑質地堅硬的,如果比較松軟,霉變的可能性較高。此外,盡量現場削皮、斬段,觀察是否有霉變的現象,比如“蔗口”有絮狀或茸毛狀物,剖面有泛紅黃色、棕褐色甚至青黑色的斑點斑塊的不能購買。最后,不要一次性購買太多甘蔗,即買即食,吃不完的甘蔗也有可能逐漸霉變。
很多人喜歡買鮮榨蔗汁喝,不用動手又動嘴地啃咬,干凈地享用一杯清甜無渣的蔗汁。疾控專家特別提醒,要喝甘蔗汁,最好現挑新鮮的好甘蔗,現削現榨,安全又放心。中國食品網(何雪華)
相關鏈接
這些食物霉爛或長芽也不能吃
除了發霉的甘蔗不能吃,還有很多發霉、發芽的植物也不能吃。中國食品網
馬鈴薯發出的嫩芽和變成綠色的皮含有濃度很高的龍葵堿,食用易中毒;食用爛白菜會使人缺氧而引起頭痛、頭暈、惡心、腹脹等,嚴重時會抽筋、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茶葉發霉會出現青霉、曲霉污染,發霉茶葉泡茶喝,輕則引起頭暈、腹瀉,重則可引起重要器官壞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