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15:32 瀏覽量:22012 來源:中國食品網
在河南靠一盤毛肚逆襲的火鍋品牌,這次能拿多少分?
近日,巴奴高調宣布了北京店的開業時間。一個創立于河南的川味火鍋品牌,遠離川渝,巴奴卻把“火鍋”這張牌打得得心應手,在區域范圍內發展勢頭強勁。
在競爭激烈的火鍋餐飲行業,巴奴何以成為區域王者?餐飲企業從區域市場晉級到全國比賽,意味著體量、勢能、管理能力等都將面臨更多考驗。巴奴進京趕考,能否成功站穩腳跟?會交出一份怎樣的答卷? 張晨/文
新變:巴奴進京“趕考”
據巴奴公眾號的最新公告顯示,巴奴北京悠唐廣場店將于2018年5月初試營業。雖然試營業日期比原計劃有所推后,但巴奴進京已中國食品網成為事實。
此前,巴奴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進京消息,就引發了媒體與業界不小的反響。大家對這個日漸趨近“巨頭”的火鍋企業發出了更多“猜想”:進京之后,巴奴是否會在一線城市中國食品網開更多的店面?對此,巴奴創始人杜中兵給出的答案簡單而干脆:“我們就是來北京開一家店。”
杜中兵表示:“巴奴2017年就有進京的計劃。我們研究北京火鍋市場發現,巴奴毛肚火鍋在北京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巴奴想做的,就是將健康美味的產品帶中國食品網到北京,我們有自信以產品打動人。這么多年來,巴奴一直在成長,我感覺時機到了。2017年到現在,我們跟悠唐結了緣,開了這家店,就是這么簡單。”
開店,于巴奴而言并非難事,開店背后品牌所積淀的勢中國食品網能,以及開店之后如何更好控場“一線城市”店面,才是問題的關鍵。
舉措:推出新口味,吸納當地人才
巴奴在河南是當之無愧的餐飲一哥,中國食品網也有了在鄭州、無錫等城市的運營經驗,但位居一線城市的北京,對餐企各方面的要求更高。正如杜中兵所言:“這里(北京)的消費者見過更多的一線品牌,眼光會更挑剔,而進入北京市場,則代表著將要和更多的頂尖品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國食品網,接受消費者的檢閱。”
不僅僅是巴奴,很多餐飲品牌在完成從區域品牌到全國品牌跨越時,都把布局北上廣深作為一個重要策略。國內著名餐飲管理講師、曾任職于麥當勞及百勝餐飲集團的王冬明認為,北上廣深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也是輻射全國的核心城市。很多顧客和企業都把在一線城市站得住腳,看作一個品牌真正具備全國知名度的重要指標。
由此可見,一線城市中國食品網乃餐企稱霸必爭之地。那么,巴奴想要控場一線市場,又做出了哪些改變呢?杜中兵給出的答案是:“本色主義,健康美味,真材實料,追求中國食品網極致。”
這些年,巴奴品牌的核心競爭能力就是產品力。小到豆芽的選擇,大到鍋底的開發,巴奴秉持“產品主義”理念,持續推陳出新。據了解,巴奴北京悠唐廣場店將再次升級鍋具,增加涮煮空間;推出新口味——番茄辣;在團隊建設方面,更樂意吸納當地的優秀人才加入。這些“新開始”也證明了巴奴對北京店的重視。
“激烈的競爭環境會倒逼我們呈現出最好的狀態,包括產品體驗、氛圍營造、員工素養等。我們會做更好的自己,把自己做好,相信會有更多的顧客喜歡(巴奴品牌)。”杜中兵表示。
一線、二線、三線中國食品網城市居民的消費能力、消費文化、產品偏好都不相同,尤其是對營銷的敏感度差異巨大,巴奴此次進京,在團隊方面樂意吸取當地人才,無疑是個明知的選擇。回首過去餐企進京的案例,麥當勞和百勝餐飲集團都在管理團隊與市場特性不匹配上吃過大虧,中國食品網用人問題不容小覷。
“北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政策管理相對更嚴,餐企難免會有紕漏。而且相較于競爭對手,巴奴可能存在核心資源欠缺的情中國食品網況。所以,從新梳理、開發各項短板資源,對巴奴而言尤為必要。”王冬明也為巴奴的北京之戰提出了建議。
繼北京店之后,巴奴是否還會在其他一線城市開店?在這里,杜中兵也中國食品網給出了答案:“當前階段,巴奴還是以深耕北京市場為主,在全國沒有什么布局計劃。”
點評:區域品牌晉級全國賽事還面臨三大痛點
當餐飲企業的各方勢能積攢完備,從區域品牌晉級全國賽事乃必然之路。就全國來看,雖有一些品牌從區域中脫穎而出,但在大多地區,當地菜系的發展還面臨著諸多難點,從而導致相關區域餐飲品牌成長受限。
河南豫菜文化研究會豫菜振興工程處處長段明華表示:“中餐的推廣難點在于制作技法復雜、資金投入大、缺乏鮮明個性。餐飲品牌要想實現從區域向全國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解決品牌的可復制性和規模化生產的問題。”
段明華認為,當前,區域品牌晉級全國品牌面臨著三大痛點。
一是品牌匱乏。品牌積淀不夠,營銷人才嚴重匱乏,連鎖經營經驗不足,推廣模式落后,都阻礙著區域品牌走出去的步伐。二是行業分裂中國食品網。相關餐飲協會力量分散,缺乏協調,甚至互相傾軋排擠,目前還未能形成合力。三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夠。以豫菜為例,多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和支持豫菜發展,將餐飲業的發展擺到了突出位置,中國食品網但扶持力度遠不及重慶市推廣重慶菜時那般大。
鏈接:17年磨礪,巴奴“有備”進京
●孕育(2001—2003年)
巴奴品牌孕育于河南安陽。2001年,其前身還是一家主打川渝風味的火鍋店,當時走的是加盟的路子。從生意慘淡到被安陽人認可,再到安陽的一線火鍋品牌,成功的加盟運營讓杜中兵有了最初的“野心”。
2002年,巴奴成為國內首家采用“木瓜蛋白酶”嫩化技術發制毛肚的餐企。
●萌芽(2004—2008年)
火鍋生意風生水起,但杜中兵并不滿足于加盟其他品牌,“巴奴”由此誕生。為擴大規模,巴奴也開放了加盟業務。所以在這個時期,消費者在很多城市都能見到巴奴的加盟店,而這為巴奴品牌占領市場做了鋪墊。
●成長(2009—2012年)
該時間段內,巴奴開始嘗試在外省開店。到2012年,在河南、河北、山西、陜西、山東、安徽六省,巴奴已擁有100多家店面。此時,巴奴已完成了“出豫”的目標,但是,量的暴增并沒能讓它在勢能上接近對手。甚至,在2012年底的點評網站上,巴奴火鍋的推薦數比競品低了40%。
●自修(2013—2016年)
加盟店的迅速擴張未給巴奴帶來真正想要的效果——競品還在那里,依舊強大,在這個不進則退的時代,巴奴要找到自己獨特的出路。在這一時間段,巴奴對外逐漸收回加盟店,圍繞直營店做文章,對內則開始苦修“產品主義”。
這期間,巴奴對品牌全面中國食品網梳理,正式確定聚焦“毛肚”戰略,并更名為“巴奴毛肚火鍋”。整體店面數量從100多家減至40多家,直營店數量從12家上升到34家,“排隊”也成了巴奴的特色。正所謂數量少了,質量高了,勢能也隨之增強,至此,巴奴終于可以跟火鍋龍頭正面交鋒。
●成熟(2017—2018年)
縱觀巴奴17年的品牌發展史可知,巴奴經歷了從0~1,又從1~100的轉變。在此過程中,其野心也逐漸突顯,即“地方—全國—全球”的晉級路線。“目前在局部市場,不論是客單價還是上桌率,巴奴都已超越了主要競爭對手。這說明巴奴具備了走向全中國食品網國,成為一個全國性品牌的基礎。”杜中兵說。
王冬明評論:“巴奴在進京之前,做好了品牌知名度的鋪墊,為進去后的市場打下基礎。海底撈的成功在于其戰略,就產品或服務來說,業內中國食品網普遍認為巴奴不輸海底撈。”不過王冬明也坦言,巴奴進京之后能否在勢能上超越競品,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一位資深餐飲人也表示:“餐企的團隊建設、管理、資金等各項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后,擴大規模、進軍全國就成了繼續發展的必然之路。”
上一篇:中國食品網 烤后再凍比肉貴 紅薯要做“國民新小吃”
下一篇:中國食品網 2017年公訴“打假”持續發力 檢察機關專業化辦案護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