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7 15:41 瀏覽量:19290 來源:中國食品網
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天府家宴評選的菜品
中國食品報四川訊 即將在蓉隆重舉辦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現在正在評選天府家宴的菜品,成都是美食之都,能夠擺上天府家宴餐桌的,都應該有那些菜品呢?今天,成都美食文化促進會、成都美食文化交流與創新中心邀請美食評論家,當過特級廚師的教授級專家胡曉遠老師,專門來談一談川菜家宴常不可少的一道菜——鹵鴨子。
樟茶鴨,成都熊貓亞洲美食節天府家宴評選的菜品
胡曉遠老師日前來到“四川老名廚傳統技藝研習會”(簡稱川老會)的辦公和聚會場地,每周二、四活動,作為兼職的川老會副會長,偶爾胡老師也參會。這里的興正街飯店有道菜品“煙熏鹵鴨”非常出名,是該店法人兼川老會會長繆青元先生的當家菜。繆青元,1953年出生,現年66歲,16歲入職飲食行業,師從川菜一代宗師曾國華老先生。歷任成都著名品牌“青龍正街飯店”廚工、廚師長、經理、董事長至今,走的是一條典型的專業餐飲人發展之路,先后被國家授予“中國烹飪大師”、“功勛匠人”、“國家一級評委”等稱號。當家菜“煙熏鹵鴨”,1990年獲四川省政府頒發的“優質名小吃”稱號;1992年獲成都市人民政府“優質小吃”金獎。此菜究竟用什么秘制之招讓其如此盛名?為探其奧秘,胡老師專門約上繆青元大師,在武侯區晉沙街的一家會所進行了訪談。
繆會長告訴胡老師,青龍正街飯店開業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因為位于成都市北郊青龍場鎮,又處于正街口子,故取名于青龍正街飯店,原是一家私人作坊,后公私合營,交由當地供銷社管理。主要出售炒菜、燒菜、鹵菜等大眾化菜品,“煙熏鹵鴨”最早叫“燒鴨子”,意指類似廣東的“燒臘制品”。其鴨子來源最早是選用江西麻鴨,一種地方土鴨,后又選用瀘州、宜賓一帶的桿桿鴨。買回來的時候不能馬上殺,要先圈養5-6個小時才能殺,這樣殺出來的鴨子外形才好看。
以鴨肉的原料用來做菜,這在四川極為普通,過去四川不產鴨,后通過雜交培育了一些新品種,如花邊鴨、大白鴨等等,貨源才得以保障。民間習慣于將鴨肉用來燒、炒、燉、鹵、腌、蒸、炸等,做出的菜品也豐富多彩,如魔芋燒鴨、仔姜炒鴨絲、蟲草鴨子、八寶鴨、豆渣鴨脯、板鴨等。至于鹵鴨,在四川各地其風味各有特色,如樂山的油燙鴨、峨眉的煙熏鴨、夾江的五香鴨、眉山的甜皮鴨等等,一方飲食養一方人,要么鹵、要么熏、要么鹵好之后再抹層飴糖用滾油來炸。而青龍正街飯店出售的“煙熏鹵鴨”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先熏后鹵,而非先鹵后熏。為進一步了解其特殊做法,胡曉遠老師與繆青元會長的侄兒,成都巨祥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懷根先生,專程驅車前往崇州市“煙熏鹵鴨”初加工生產基地,觀看了整個規模化生產全過程。在一間大廠房里,卷簾門緊閉著,未經允許不得進入,這是確保產品安全的第一道關,進門后需換上工作鞋,穿上工作服,再戴上工作帽才能進入生產車間。42歲的劉懷根先生也是廚師出身,17歲從廚,2001年入職青龍正街飯店,2008年從事煙熏鹵鴨的初加工生產。他告訴胡老師,工廠每天生產2千只左右,不僅僅要滿足成都市區20多家分店的需要,還要發往北京、海南、西藏各地。廠里只做半成品加工,各餐飲店在出售前要先鹵制,才能銷售。鹵料配方由公司提供,鹵制的整個技術環節都由公司浱出的專業技術人員負責。他們先將宰殺的大白鴨,清洗干凈,再放入配有花椒、八角、山奈、桂皮、胡椒、靈草、排草、小茴、香果、草果、八叩、料酒、鹽等原料的溶液里浸泡12個小時,撈出風干水份,入熏爐熏20多分鐘取出晾冷,再裝袋入箱,發往各店。
煙熏是種古老的傳統烹飪技法,既能保存原料的品質又能增添香味。有經驗的廚師對其熏料是十分講究的,“樟茶雞”顧名思議就要選用樟樹枝和茶葉來熏制,四川民間百姓在進入冬季時有做臘肉、香腸之習俗,在熏肉時,用的熏料就有木屑、甘蔗皮、柑桔皮、松柏枝等,熏出來的味道很香,但還不是最好的。家居大山深處的農戶人家,將宰殺后的年豬高掛廚房柴火灶之上,靠燒菜做飯的新鮮木柴之回籠柴煙,數日慢熏,外表一層黑黑的煙灰、香味更濃。除此之外,還可用大米來熏制食材。北京四川飯店曾在香港做過一次廚藝表演,其中就有“米熏鴨”這道菜,胡曉遠老師自己在家里也曾經用大米來熏香腸,熏出來的香腸紅亮,十分誘人,但吃起來的香味遠不及農村里的老臘肉和香腸。
?好的菜肴、好的口味并不是都必須按傳統思路來烹制,反其道而行之也能成功,煙熏鹵鴨就證明了這一點,先熏后鹵與先鹵后熏,何者更好?評選天府家宴,你又會選擇哪一種烹飪方式的鴨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