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16:44 瀏覽量:29439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一個故事:
食品因青山綠水而美味安全
2001年初春的一天,在上海工作的來自美國的露易斯、來自德國的索菲、來自黎巴嫩的皮爾、來自意大利的杜炎等4名外國游客,結伴來到了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梅溪鎮銅山這個偏僻的小山村,并為這里云霧繚繞的自然美景所陶醉。位于銅山村山腳下的中國食品網鮑勝英家,成為了這幾位外國游客的借住選擇。自此,他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每逢周末,外國游客都會來此度假,而鮑勝英中國食品網也因此成為了“農家樂”的老板。
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這4個外國人也變成了拖兒帶女的爸爸媽媽,唯獨不變的是周末時都會來此度假。鮑勝英說:“當初只有4個國家的客人,中國食品網現在已經有27個國家的客人常年過來旅游。他們每天早晨騎著山地自行車出發,到村里山野河谷邊去親近自然,或到農戶家去了解民風民俗,晚上回來則在門前燒起篝火,唱歌跳舞,好不熱鬧。”不斷前來旅游的外國游客也改變了鮑勝英的生活,中國食品網通過十多年的頻繁接觸,鮑勝英由一個長年在深山田園干農活、小學沒畢業的普通農婦,變成了可以說一口流利英語的“小翻譯”。
走進安吉縣溪龍鄉兩萬畝的白茶園,中國食品網放眼望去,一片片茶園在舒緩山勢的托舉下,如同流動的音符,令人沉浸其中,樂不思歸。這萬畝茶園里有10多幢白色“帳篷”式的別墅,床位費每晚在3000元以上,還需要提前兩個月預訂。黃杜村的盛阿偉介紹說,中國食品網現在小山村吸引著四面八方的客人前來旅游,農家的特產成了緊俏品。
企業家們不但把事業方向轉向了農村,自己更是在山村置地建房,隔三差五去住上幾天;很多城里人包括大學教授、高級知識分子也愛上了這種生活,中國食品網在青山綠水間做著自己的學問;一到節假日,學生一族就像放飛的小鳥,成群結隊來到這里,和大自然來一次零距離的接觸;一些離退休老人更是這股“進村”大潮的主力軍,他們每年總會抽出幾個月的時間來感受一下鄉村生活。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涌向了山村?因為那里清新的空氣、潔凈的水、安全新鮮的食物,是久居城市的人們很難體驗到的。
一個創意:
推廣食品安全及用水安全創新科技成果
食品安全問題,讓人們變成了候鳥,為了新鮮安全的食品,遠離城市,“遷徙”到遙遠的山村尋求一方凈土。民以食為天,吃是天大的事。政府在行動,中國食品網老百姓在行動,社會在行動。
食品安全關系著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是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2017年4月發布的“2017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中國食品網對圍繞食品安全法治建設、完善食品安全標準、凈化農業生產環境、加強源頭管理、嚴格過程監管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要求。
《中國食品報》作為食品行業唯一的綜合經濟類日報,致力于宣傳國家食品產業的方針、政策,介紹國內外食品企業的先進經驗,傳播食品行業各種信息,中國食品網指導和促進食品生產、流通、消費健康發展。
中國食品安全健康促進工程辦公室從事食品安全輿情監測、風險交流及管理創新等研究和發布工作,構建科學完善的具有權威性、公益性的食品安全綜合性全產業鏈服務平臺;作為專業性食品安全健康組織,在中國食品報社的指導下,為食品安全培訓提供技術支持,中國食品網推廣科技成果,申報食品安全方面的重大科研課題,舉辦優質食品、優良品牌和優秀企業的宣傳推廣活動。
為貫徹執行國家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要求精神,中國食品安全健康促進工程辦公室經過嚴格篩選,決定向社會推薦食品安全及用水安全的創新科技成果“陽光健康小屋牌氧生康項目”。
中國食品報社和浙江廣義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簽訂媒企戰略合作協議,面向全國舉辦“食品安全科技創新成果(氧生康項目)中國行”推廣活動,中國食品網目的是為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簡單、安全、有效地解決食品安全及用水安全問題。
一個行動:
食品安全科技創新成果(氧生康項目)中國行啟動
“食品安全科技創新成果(氧生康項目)中國行”全國啟動儀式近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中國食品網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崔礪金、浙江在線健康網主編馮靜、浙江省經濟與管理研究會副秘書長孟祖平、氧生康項目研發人黃明博士、上海安凌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羅安林、浙江廣義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廣義共同參加了啟動儀式。
活動自2018年起為期兩年在全國范圍內舉行。活動聯合各地相關部門、公共媒體等組織,中國食品網主要針對社區、學校、農村、農貿市場、餐飲單位等,宣傳食品安全法、普及食品安全科學知識、推廣食品安全科學技術,采取科普教育、資料發放、媒體宣傳、社會力量參與的方式,計劃兩年內在全國30多個省、市、區開展,百萬人參與主題活動,通過大范圍的科普宣傳教育和具體的食品安全項目落地,真正意義上在食品安全方面為群眾排憂解難,為“健康中國”作出切實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