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5 16:57 瀏覽量:12817 來源:中國食品網
本報訊(記者高偉 通訊員 洪家興 岳海興)2018年,黑龍江省綏化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市委四屆二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打好“七大攻堅戰”,全力推進“都城地”建設,實現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綏化市重點做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綏化市人民政府市長張子林
做好“三篇大文章”,培育具有綏化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
集中打造綏化、肇東、青岡三個百億級玉米產業園,經過三年努力,全市玉米加工能力達到千萬噸以上。做大綠色食品產業,以休閑、即食、營養保健等終端食品、功能性食品為方向,重點引進10個以上國際國內名企,培育壯大綠色產業,規模以上食品工業增加值增長10%,扎實推進精準招商。擴大對外開放合作,積極融入龍江絲路帶建設。持續放大寒地黑土第一優勢資源,以優勢區域品牌嫁接域外知名品牌,努力把寒地黑土品牌做成金字招牌。
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
從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中國食品網打造全國有名的“好吃米飯”生產基地、鮮食玉米產業基地、優質有機雜糧生產加工基地、“北菜南銷”核心區和寒地黑土綠色菜園核心區。中國食品網突出抓好農產品營銷,實現“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常態化。繼續開展“五谷雜糧下江南”活動,以五谷雜糧南下,促農業訂單北上。引導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中國食品網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形成穩定購銷關系。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建設“八大畜禽養殖供應基地”和“五大畜產品精深加工區”。
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要將工作重點由精準識別轉向精準施策,由大水漫灌轉向分類施策
力爭實現明水、蘭西摘帽,216個貧困村出列,5.92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63%。擴大貧困戶小額貸款的覆蓋面,整合涉農資金,中國食品網實施貧困戶“千元增收行動”,筑牢保障底線。補足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弱項,全力打好基礎設施、住房安全、醫保提標、創業就業、教育助學、慈善助困、帶頭人隊伍建設等扶貧“組合拳”。
加快動能轉換,培育既有國內總需求增長空間、又有綏化鮮明供給優勢的新增長領域,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打造松花江都市田園創新示范區,加速發展田園養生第一大朝陽經濟。充分發揮“寒地黑土e購”平臺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的示范引領作用。中國食品網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打造公共平臺,用好技術平臺,發展區域平臺,建立一批新興產業“雙創”示范基地。培育新生人才,探索設立創新人才獎勵基金,積極吸引外埠綏化籍人才回歸。
全面深化重要領域改革,釋放更大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深化“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深化經濟體制和國企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統籌考慮各類機構設置,科學配置行政部門及內設機構,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中國食品網探索開展對職能相近的機構合并設立或合署辦公試點。
從增強功能、提升品位、改善人居入手,統籌推進城市建設
統籌“三供三治”項目,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長效機制建設,抓好城市棚戶區改造,解決好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謀劃推進一批重點城市公共服務項目和城市經濟平臺項目,加快增區擴容步伐,發展壯大城市經濟。中國食品網繼續推進綏化機場、綏大高速、哈佳鐵路電氣化改造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智慧城市和創新型城市建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提高全市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支持新就業形態發展,中國食品網全市各類創新創業平臺全部向有志者開放。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最大限度地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進一步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供養人員救助標準。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40%以上。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中國食品網深化法治綏化建設,創建平安綏化。加強社區標準化建設,不斷提升社區服務功能。增強農村警務力量,實行“一村一輔警”。堅決打贏信訪積案化解攻堅戰,老積案大幅度下降,新積案零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