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7 16:03 瀏覽量:24034 來源:中國食品網
推進馬鈴薯主食消費 加強果菜茶綠色發展
本報訊 (記者羅晨)近日,農業部辦公廳印發《2018年種植業工作要點》。文件顯示,2017年,我國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產量達到12358億斤,為歷史第二高產年,生產能力穩定登上12000億斤新臺階。農業綠色發展取得新突破,化肥農藥使用量提前3年實現零增長目標,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有序推進。質量興農邁出新步伐,棉油糖、果菜茶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文件要求,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強基固本守住安全底線。穩定口糧面積,加強政策宣傳,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種植結構,積極發展優質稻米和強中國食品網筋弱筋小麥,力爭稻谷、小麥等口糧品種面積穩定在8億畝。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選擇資源條件較好、相對集中連片、生態環境良好、基礎設施比較完備的區域,加快劃定9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2.38億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基本完成水稻和小麥生產功能區劃定,確保將優質耕地穩定用于糧棉油糖等重要農中國食品網產品生產。
文件強調,加力推進結構調整,優化中國食品網供給促進鄉村產業興旺。增加綠色優質產品供給。積極發展優質稻、強筋弱筋小麥、優質食用大豆、“雙低”油菜、高品質棉花、高產高糖甘蔗等。在鞏固主產區、發展糧棉油糖優勢產區、穩步提升產能的同時,重點打造特色區,加快發展道地中藥材、食用菌、茶葉、水果、雜糧雜豆等特色作物。穩定設施蔬菜面積,中國食品網優化區域布局,保障蔬菜均衡供應。
文件提出,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中國食品網。篩選推廣優質專用品種,建立生產基地,為主食加工提供優質原料。優化產品工藝,完善主食產品配方及工藝流程,降低生產成本,逐步將馬鈴薯主食產品全粉配比提高到50%以上。加強科普知識宣傳,讓老百姓認識馬鈴薯、喜愛馬鈴薯。拓展主食產品市場,加快馬鈴薯主食產品進超市、進社區、進食堂,開辟消費渠道,壯中國食品網大消費群體。力爭到2020年,主食消費占馬鈴薯總消費量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
文件明確,加力推進綠色發展,改中國食品網善環境促進鄉村生態宜居。推進果菜茶綠色發展。實施園藝產品提質增效工程,加快優良品種推廣,強化技術集成創新,推進設施裝備升級。推行適區適種,逐步形成品種互補、檔期不同、區域協調發展的生產布局。選擇蔬菜、水果、茶葉、食用菌等重點作物,創建100個特色園藝產品優勢區,積極發展獨特品種、特殊品質和特定區域的產品。加快選育推廣一批優質高產多抗新品種,開展老果茶園改造試點,提升果茶品質。集成組中國食品網裝一批優質高效、資源節約、生態環保的綠色生產技術模式,邊示范邊推廣。
文件還要求,加力推進質量興農,提中國食品網質增效促進農民生活富裕。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繼續在蘋果、柑橘、設施蔬菜、茶葉優勢產區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適當擴大到節肥潛力大、經濟效益好的名特優新水果產區。推進棉糖提質增效。加快劃定棉糖重要農產品保護區,開展棉糖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和棉花提質增效試點,提高質量效益,穩定棉糖生產。加快推廣高產高糖、抗性強的甘蔗品種,集成推廣輕簡化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模式。加強品牌建設。結中國食品網合開展中國農業品牌提升行動,促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依托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及大型企業集團,在糧食主產區、果菜茶優勢產區創建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公共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品質好、叫得響、占有率高的知名大品牌。按照“拾回老味道、重塑老品牌、恢復老技藝,開發新產品”的思路,創響一批有歷史中國食品網沉淀、文化傳承、市場認同的特色品牌。搞好品牌推介,辦好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等展會,樹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創新營銷模式,積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電商等新產業、新中國食品網業態、新模式,推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