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5 14:02 瀏覽量:27545 來源:南方都市報
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杰出代表,在我國的發展已有數千年歷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作斗爭中逐步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不僅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也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
從1739年走西口商路上的一間小小藥酒作坊,到如今藥酒領域的領跑者,鴻茅藥酒已經誕生了近300年。歷經歲月的洗禮,鴻茅人秉承古法配制技藝,不忘良藥濟世的初心,牢記中醫藥文化傳承的使命,堅定的走品牌化之路,做百年老店。
藥酒是中醫藥常用劑型--酒劑的別稱,在數千年的中華醫藥史中,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應用。歷朝歷代的中醫著作典籍都有藥酒臨床驗方和理論的記載,但經過時代的變遷,無數的戰亂,經典名方存世已經不多,到今天能夠完整保存下來的藥酒配制技藝更是鳳毛麟角。作為傳統藥酒文化的代表,鴻茅藥酒傳承280年,組方和工藝能完整地保存下來實屬不易,因此成為了寶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鴻茅藥酒的傳統制法,秉承中醫大方復治原則,“集數方為一方,合數法為一法”,配伍人參、熟地、紅花、肉桂、沉香、當歸、山茱萸、肉蓯蓉等67味道地藥材,經“選藥、炮制、另煎、鼎合、封壇、泉浸、地養、茅縮”等八步69道工序精心制成,具有祛風除濕、補氣通絡、舒筋活血、健脾溫腎的功效。
在健康中國的利好環境中,做強做大民族醫藥產業,首先要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保護好、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要繼承好祖宗之法。對于鴻茅藥酒來說,八步古法的精髓,是其過硬品質的保證,是不可丟掉的祖宗之法,也是鴻茅藥酒配制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根本原因。
根據《綏遠通志稿》《涼城縣志》等史料記載:乾隆四年(1739年),惟縣屬第三區廠漢營之隆盛榮。制有紅毛酒一種。為本縣之特產。色如胭脂,香濃味醇。每壺二十四兩。價一元二角。每壺十二兩。價七角。酒中所含熱性藥料極多。
這個藥酒便是如今的鴻茅藥酒。從它誕生的第一天起,就因為口感好、藥材好而受到了涼城人民的喜愛,購者絡繹不絕。此后又通過旅蒙客商的販運推銷,成為了暢銷山西、內蒙外蒙等地的名產,還被進獻宮廷,為皇室所用,一時名聲大振。
2014年,鴻茅藥酒因其獨特的制作工藝以中醫傳統類別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它的入選,不僅是傳統醫藥行業非遺代表項目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民族醫藥文化融合的結晶。
近幾年來,鴻茅在非遺保護上不斷下大力氣,其中包括加大對生態保護、廠區改擴建、設備流程改造、鴻茅文化館建設等五大工程的投入,解決了“申請項目熱,保護措施少”的矛盾。同時對大組方、古法釀制工藝、傳承人都有制度保護,并有計劃推進,做到對有形資產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