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9 15:20 瀏覽量:12456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訊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作為市民生活的家園,在人群聚集的社區院落難免會產生矛盾和糾紛。如何將鄰里糾紛消彌于無形,為群眾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環境?
近日,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街道利用社區法律服務O2O平臺,持續創新 “互聯網+調解”模式,分別在天府生命科技園、新盛社區、科園社區(籌)、興蓉社區、轄區派出所等啟用矛盾糾紛線上共調云平臺“金剛盒子”,社區居民和企業員工利用該平臺可以遠程選擇律師,就遇到的矛盾糾紛進行線上調解。
“自2012年起,我們立足于矛盾糾紛‘預防在先,化解在早’,探索運用‘互聯網+’模式,通過實現線上與群眾訴求的無縫對接,線下充分發揮政府、基層組織和第三方專業機構、社會組織作用,構建了街道、社區、院落(單位)三級矛盾糾紛調解組織體系。”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實現“小事不出院落、難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有力推動了社會管理創新和平安社區建設。
肖家河街道成立于上世紀90年代初,轄區征地安置居民多,流動人口比例高,社區管理難度大。“裝修噪音擾民、物管糾紛、家庭矛盾、小區車輛亂停亂放等現象不時發生,鄰里之間會產生一些小糾紛。”肖家河街道工作人員坦言,傳統工作方式存在渠道單一、覆蓋面不夠等問題,政府的服務不能及時有效送達至群眾。
自2012年起,該街道以院落“三駕馬車”(院落黨支部、院委會、議事會)為牽引,構建街道、社區、院落三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組織體系。“我們在院落、社區、街道配備矛盾調解員,通過他們對居民的糾紛因情施策、因勢利導,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在院落里就能及時得到化解。”
肖家河街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截至目前,肖家河街道共建立街道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1個,社區矛盾糾紛調解工作站8個,院落(單位)調解室184個,轄區院落調解室設置率達到100%。配備社區院落專職調解員210人,實現了“一院一人”,確保群眾矛盾能夠早排查、早發現、早解決。據介紹,從2013年1月至今年7月,轄區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497件,調處成功率達99%以上,矛盾糾紛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
線下配備調解室和調解員的同時,該街道還引入“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實施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逐步實現群眾訴求的及時掌握,通過線下服務加大對各類訴求的處理力度,有效控制訴求轉為矛盾糾紛的幾率。
2015年,肖家河街道與成都律金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四川省首個基于“互聯網+”理念構建的社區法律服務O2O平臺——“律金剛”,實現了轄區居民矛盾糾紛問題實時在線法律咨詢和律師團隊線下法律跟進參與調解。據介紹,“律金剛”法律服務O2O平臺提供近200名律師,可實施7×24小時的在線法律咨詢服務。
“社區的線上法律服務對我家幫助很大。”肖家河街道興蓉社區王女士告訴記者,今年年初,她將自家商鋪租給李先生做生意,但是李先生未按合同如期支付租金。在“律金剛”專業律師的建議下,王女士通過法律途徑成功讓李先生騰退房屋并繳納剩余租金,化解了糾紛。
日前,肖家河街道再次升級“律金剛”線上平臺,在天府生命科技園、新盛社區、科園社區(籌)、興蓉社區、轄區派出所等啟用矛盾糾紛線上共調云平臺——“金剛盒子”,開通包括侵權債務、婚姻與家庭、房產合同、勞務糾紛、知識產權等10余項法律咨詢項目,讓轄區居民和企業員工利用該平臺可以遠程選擇律師,就遇到的矛盾糾紛進行線上調解。
“通過‘線下+線上’多元共治模式,居民矛盾糾紛的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轄區也更加安全。”肖家河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一季度,肖家河派出所處理的治安案件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1%。
據介紹,為更好地發揮院落調解員的職能作用,肖家河街道與四川大學得覺文化發展研究中心開展深度合作,建立了肖家河“心靈驛站”工作室,邀請專家對調解員在日常矛盾糾紛調處過程中的心理干預及調解技巧進行培訓指導。同時,與成都律金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公生明律師事務所)合作,開展普法課程、論法沙龍等活動。從2017年至今,開展“法律講堂”等活動20余次,參加群眾達3800余人。
“我們將結合平安社區工程百日攻堅行動,繼續發揮街道、社區、院落(單位)三級矛盾糾紛調解體系的作用,有機融合線上線下資源,不斷優化調解機制,在源頭化解群眾糾紛,大力提升轄區群眾的幸福感和收獲感。”成都高新區肖家河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葉青 馬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