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6 11:23 瀏覽量:20272 來源:中國食品網
中國食品網播報 (黃照 寧江)在石寶鎮玉龍村,優質的脆紅李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來收購,村民們忙得不亦樂乎。忙碌的背后,意味著豐厚的收入。玉龍村發展李子產業,還得從石寶鎮飛旭生態農場負責人賴國華說起。賴國華是石寶鎮玉龍村人,26年前遠赴外地務工追夢,1998年回到古藺從事摩托車經營生意。他致富不忘家鄉人,2014年毅然回鄉開創生態農場事業,努力引領帶動村民發展農業產業、增收致富。目前,已流轉土地600余畝,在本村發展李子產業、獼猴桃產業、黑山羊和野豬養殖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玉龍村獨特的生態環境
改變家鄉 回鄉創業
日前,記者見到賴國華時,他正帶著外地客商在李子基地采摘。“我今年52歲,以前一直在外從事摩托車經營行業,時間一晃就20年了。”說起回鄉創業緣由,賴國華打開了話匣子。
這些年,賴國華在外打拼的同時,也經常回老家探親,走過路過很多城市,看到有的地方產業有規模,農民生活富足,發展有聲有色,讓人羨慕不已。反觀自己的家鄉,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村民都“各自為陣”種著傳統農作物,大量勞動力外流,大坡土地撂荒,無人問津。資源浪費突出,發展甚為滯后。“20年前,農民以種地為生,有的人還為爭一些土地的邊邊角角搞得鄰里不和,現在卻撂荒了。看到荒著的土地,心里覺得怪可惜的,如果有人帶領大家發展產業,那才能獲得更多收入。”賴國華說,為了改變家鄉現狀,也為自己不留遺憾,2014年,原本有著不錯收入的他,毅然放棄了在外優越的生活條件,回到家鄉辦起了生態農場,發展種養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脆紅李基地
種植脆紅李獼猴桃 開啟逐夢之旅
一次偶然的機會,賴國華在湖北某農場看到脆紅李掛果誘人,品嘗后感覺口味很好,于是刨根問底,請教經驗。為避免盲目投資,他走了很多地方考察學習。通過實地考察,發現玉龍村的土壤特別適合種植李子樹,于是流轉了100多畝土地開始試種。通過4年多的發展,玉龍村的李子產業發展到300余畝,還帶動了周邊群眾一起發展李子產業。他的創業計劃很快得到了石寶鎮黨委政府和玉龍村兩委的認可和支持。隨后他了解到,獼猴桃富含維生素,有水果之王的美譽。經濟效益也比較好,廣東8元/個,大連50元/斤,內地10-15元/斤。另外,獼猴桃喜歡偏酸性土壤,ph值要求在5.5-6.5之間,本地土壤ph值在6.2,比較適宜,加上海拔高至1100米左右、本地土質生態環保,沒污染,他最終又和其他合伙人流轉土地300余畝,陸續發展獼猴桃種植產業,開啟了逐夢之旅。
誘人的脆紅李
獼猴桃基地
發展生態農場 帶民增收致富
“我現在全身心投入回鄉創業上,家屬和村民們都比較支持。”賴國華告訴記者,他原計劃創業投入100余萬元、流轉土地600畝。前期以脆紅李、獼猴桃種植為主,通過階梯性發展,穩扎穩打,逐步推進。后期,他將著力打造生態農場,養黑山羊、野豬、雞、鴨、魚,種植雷竹筍,辦微型農家樂,發展生態田園觀光旅游。“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引領帶動村民創業致富,力爭為村民樹好典型、帶好頭。”
“我流轉了6畝土地給家庭農場,每年租金有1200百元左右,同時,我還在基地里打工,又有一筆收入。”玉龍村村民韓之縣說,現在自己有了固定的租金和務工費,比種莊稼強得多。在家門口掙錢,又近又方便。
記者參觀籌資修建的公路
發展農業致富 必須要先修路
賴國華說“發展農業產業確實比較辛苦,但是自己能親眼見證家鄉的變化,帶著父老鄉親一起致富,還是很滿足,我這個人認定了的事一定會堅持干,不得拖泥帶水。要致富先修路,擺在面前困最難的就是玉龍村產業環線的道路不通,阻礙了發展,由于公路不通,很多項目無法推進。為了修建12.8公里環線道路,自己與曾武愛、賴永洪、賴永太等愛心人士聯合出資60余萬元在玉龍村村兩委的帶領下,組織村民修建公路,修建了三年,耗費了60余萬元,現在資金斷裂,還有6.5公里未通。”
未修通的公路
玉龍村支部書記賴永洪接受采訪時說,“只有這條道路修通了,才能帶動整個玉龍村的產業發展,感謝賴國華等幾位愛心人士,出資修建道路已用盡60余萬元。現在由于基金中斷,道路無法繼續修建,希望能得到各級政府和各界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把公路打通。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旅融合發展。”
不忘初心帶領家鄉人一起致富,在家鄉的田野中,發掘出希望和商機。賴國華他們堅持不懈改造荒山,綠了荒坡、壯了產業、富了鄉親……他們一直都在追夢的道路上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