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9 11:58 瀏覽量:18050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記者 張繼敏 通訊員 張開虎) 一枝枝蔓藤纏繞在鋼絲繩上,一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掛在枝上。日前,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石梁河鎮金朵家庭農場里,農場主曹桂林穿梭其中,忙著采摘被下了訂單的葡萄。“今年的葡萄品相好,特別受客戶青睞。”雖然忙碌,但曹桂林卻一臉喜悅,“這多虧了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數據指導。”
在60畝碩果累累的葡萄園內,不時能看到一株葡萄樹下多出一個現代化的儀器。仔細一看,一組傳感器連接一個顯示屏,顯示屏內適時顯示出土溫、土濕、空氣溫度、光照度等8項數據。順著傳感器往上看,還有一個槍機,正對準一株葡萄樹進行24小時視頻監控。
“這個農場,我們一共布置了24個農業物聯網數據采集點,專門測量土壤、空氣等參數,還有14個定點攝像頭,2個全景攝像頭。”問及這些“小不點”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侍偉青解釋說:“我們通過采集來的實時數據進行分析,科學判斷葡萄的生長環境是否健康,再給予一定的技術指導,幫助果農提高果品率,增產增收。”
作為全國農業經濟百強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第一批商品糧基地縣,東??h一直未放松做好“農”字文章。該縣先后建成中國農科院東海農業綜合試驗站、連云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去年率先建成全省首家農業創新中心,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2%。“東海是傳統農業大縣,要實現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搭乘互聯網+的快車,助推全縣農業邁上現代化之路。”東海縣委副書記魏岳說。
為此,東??h大力推廣普及農業新技術、加大新品種的引進、積極推進科技興農步伐,從2012年起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園區規劃、基地建設等實際需求,嘗試在全縣農業實施物聯網。
一個在幾十公里外的農業生產基地,依據物聯網云平臺,便可將基地內植物生產情況一鍵讀取。在東海城區農業物聯網信息中心內,一面電視墻上顯示出12處不同地方的畫面。“現在,云平臺上共有全縣41個數據采集點,涉及農業、漁業、食品深加工。要想具體看哪一個,只需輕點一下鼠標即可。”工作人員小高介紹:“在中心,不僅可以看到現場的視頻畫面,還可以讀取到各類數據。”
把感應器嵌入土地、灌溉系統等各種物體中,然后將“物”與互聯網整合起來,通過智能分析,實施實時的管控。“不用到基地,在手機上就可以實時查看室內火龍果的長勢。”瑞德火龍果負責人馬進談起物聯網帶來的好處時高興地說:“今年夏季多虧物聯網中心實時指導進行大棚管理。遇到生產技術難題,還可在線咨詢84名專家。”
“你看這微信二維碼,只要用手機掃一下,就可顯示出產品的生產地址、生產過程、用肥用藥情況。產品有溯源,消費者也放心。”在都市四季果園內,基地負責人趙斌指著包裝盒上貼有微信二維碼的“陽光玫瑰”葡萄說。經過幾年的努力,東??h物聯網系統已發揮出農產品溯源、專家在線指導、農業生產數據儲存、智能控制等作用。
“下一步,我們力爭兩年內把全縣所有農業園區和生產基地統一整合到物聯網系統內,通過數據計算分析,更加精細和動態地指導全縣在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業產業化服務水平等方面進行精耕細作。”東??h現代農業園區管委會主任邢衛鋒表示,農業數據定會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