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0 08:52 瀏覽量:22382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中國消費者報太原訊 農村地域廣闊,點多線長,監管力量不足等因素,使過期和“三無”食品成為農村市場的“痛點”。記者近日獲悉,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山西省運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上下聯動,將“痛點”“難點”變為工作“切入點”,全力推進徹查農村市場過期食品服務行動,提升全市農村食品安全水平。
運城市市場監管局黨組先后印發了《關于聚焦民生領域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開展十項整治行動的工作方案》《關于落實省局聚焦民生領域漠視侵害群眾利益突出問題開展農村地區銷售過期食品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徹查農村地區銷售過期食品工作目標、工作重點、工作要求和責任領導、責任科室,并組織人員對部分縣市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有力推進了徹查農村地區銷售過期食品工作的順利進行。
各縣(市、區)市場監管局在食品經營者自查自糾的基礎上,對食品安全問題展開全面排查,重點對農村的食品小經營店、超市、學校及周邊食品經營戶進行檢查。截至目前,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共檢查農村食品經營戶2345家,發現有24件農村小經營店擺放銷售過期食品問題。
“見微知著”,農村小經營店擺放銷售過期食品現象的背后,往往存在著食品經營戶衛生不達標、索證索票填寫不規范、食品擺放混亂、未領證經營等問題。針對這些不規范行為,執法人員沒有“以罰代管”,而是用“多跑、勤查、細說”的工作方法,對經營戶進行示范引導和幫助提高。
為了保證整治效果,各縣市、區還組織食品經營戶開展了不進、不存、不銷售過期食品公開承諾活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135余戶食品經營店與監管部門簽訂了食品安全承諾書,并進行了公示。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運城市通過發揮農村信息員、協管員的作用,全面覆蓋,收集信息、迅速反應,打通了農村食品安全監管的“最后一公里”,切實消除監管盲區。
值得一提的是,以聞喜縣為代表的基層監管部門,還創新思路,向“上游”借力。農村食品經營戶的進貨渠道主要來自于縣鄉一級食品批發商或生產商,當地通過加強對縣鄉食品經營批發商的監管,定期對他們的食品進銷貨臺賬進行查驗,落實食品追溯管理,并嚴厲打擊故意向農村經營戶批發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行為,從源頭上杜絕不安全食品進入農,保證農村居民“買得到,吃得安全”。
食品安全科普是“潛移默化”的長期工作,運城市市場監管部門印制了5000份打擊和舉報過期食品經營行為宣傳畫報,鼓勵群眾積極舉報違法行為,了解食品標識常識,認識過期食品危害。同時通過各種微信朋友圈、監管群、入戶排查等途徑宣傳此次專項整治的重點和意義,組織轄區農村食品從業人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食品從業人員的守法意識,形成主體引導、社會參與,人人關注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