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8 12:22 瀏覽量:2193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記者杜濤)11月13日,記者從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近年,貴州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生態漁業發展態勢良好。生態漁業不僅對保護貴州省水環境資源、保護水生生物種群起到了良好的生態效益,還在助農增收中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尤其是具有“短、平、快”特點的稻漁綜合種養項目,帶動貧困戶4.25萬戶,貧困人口13.89萬人,帶動75.6萬戶農戶增收。
生態漁業是根據養殖水體的承載力來確定養殖魚品種、規模,并減少養殖投入品,以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不對自然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的生產方式。貴州發展生態漁業的優勢明顯,全省水體污染小,水質好,加之部分水域的水溫全年恒定,尤其適合養殖鱘魚、三文魚等深受市場歡迎的冷水魚品種。良好的水域自然優勢使得貴州水域養殖的魚類口感好,品質優良。
2019年,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成立生態漁業專班,聚焦“八要素”,踐行“五步工作法”,注重產業選擇,強化利益聯結,加大了全省生態漁業的資金投入,制定貴州生態漁業技術規程、稻漁綜合種養技術規范,廣泛開展養殖技術培訓,大力推進生態漁業發展,生態漁業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截至目前,全省完成水產品產量19.45萬噸,是年初預定目標的108%;發展稻漁綜合種養267.12萬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數的102.7%;鱘魚養殖面積56.12萬平方米,為目標任務的124%。
尤其是在貧困地區推廣“稻+魚”“稻+蛙”“稻+蟹”“稻+蝦”“稻+魚+鴨”等生態養殖模式,能夠達到“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拓寬農戶增收空間。廣大農戶在稻田里養殖的魚、蝦、蟹等,當年就可上市銷售,并獲得明顯的經濟效益,這些“短、平、快”的生態水產養殖項目為貴州廣大農戶增收發揮了積極作用。“村支兩委+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組織模式在助農增收中效果凸顯。
據介紹,稻漁綜合種養由于大幅度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促進了有機稻、有機魚的生產,經濟價值高。養殖出來的“稻花魚”口感鮮嫩,每斤可賣到20—30元,一畝稻田可收獲30—50斤稻花魚,除去水稻收入,僅魚類養殖部分農戶每畝就可增收約1000元;另外,小龍蝦每畝可增收3000—4000元左右。
在11月7日遵義市召開的全省生態漁業發展工作會議上,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徐成高對貴州省各地生態漁業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并對漁業工作進一步提出要求。他說:下一步,貴州省將謀劃全產業鏈,拓展水產品產地初加工,提升綜合效益,促進生態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同時貴州生態漁業應抓住機遇,精準發力,補齊短板,統籌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布局、組織方式、品牌創建、科技支撐等關鍵環節,強力推進生態漁業工作,促進漁業轉型升級。徐成高還指出,應盡快成立生態漁業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市場協調作用,增強貴州省生態漁業企業的凝聚力與核心競爭力。
上一篇:G7首次公布食品飲料等傳統行業物流解決方案
下一篇:玉環舉辦文旦文化體驗旅游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