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6 08:54 瀏覽量:20560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中國食品報經濟觀察報道 12月14日,第五屆中國食品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在北京舉行。中國食品報社社長黃國勝在致辭中表示,社會責任是國家富強、文明發展的要求,是企業實力強勁、精神卓越的體現。食品產業是一個與農業、工業等領域有著密切聯系的永恒產業,是反映人民生活質量及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因此,食品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使命更加光榮,責任更加重大。
黃國勝指出,經過多年的付出和積累,食品業界對社會責任的理解與實踐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對于社會責任的認識日益深刻,相當多的食品企業已經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涌現出了一批開拓創新、追求卓越和擔當履責的行業領路人;越來越多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食品企業,贏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競爭優勢和創新來源,企業效益規模蒸蒸日上,社會貢獻與日俱增,成為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責任榜樣。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要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前不久召開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前天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做出了重要部署,為食品產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本次年會以“使命、責任,新時代的行業擔當與發展”為主題,正當其時,恰逢其勢。
為推動食品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進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黃國勝建議:
一是要履行安全與質量責任,切實保障食品安全。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讓人民吃得放心。”今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中辦國辦印發了《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已于12月1日起正式施行。一系列頂層設計,將食品安全戰略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食品企業應當時刻銘記自身的社會責任,以嚴格的生產標準、可靠的保障措施,切實加強生產經營過程的質量與安全控制,從源頭上控制和防范食品質量與安全風險,當好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
二是要履行環境責任,堅持綠色發展。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生態與環境保護的主體。食品企業應當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將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納入企業經營決策,大力實施綠色化改造,加大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的投入力度,建設綠色工廠;應當積極推動產品和包裝的綠色設計,優化生產過程的綠色智能控制,建立覆蓋采購、生產、包裝、物流、銷售、回收等環節的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生產綠色產品。
三是要履行公益責任,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明年要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食品產業與“三農”發展、促進就業、服務社區等緊密關聯,主動參與精準脫貧、積極投入扶貧濟困,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理應自覺的擔當。廣大食品企業特別是經濟實力雄厚、社會影響廣泛、聯結帶動強勁的龍頭食品企業,應該加大參與脫貧攻堅的力度,以“輸血”與“造血”并重的持續機制,堅持經濟扶貧、產業扶貧與公益慈善、保障民生并行,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更大的貢獻。
四是要履行健康責任,服務公眾營養健康需求。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食品消費需求已經由食“飽”到食“好”,到了現在食“養”階段,要吃得營養健康、吃得科學。近年來,國家先后頒布實施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食品企業應當積極順應產業發展趨勢,準確把握消費需求,大力開發功能食品、特殊醫用配方食品、營養導向食品等,科學減少油、鹽、糖用量,不斷推進傳統食品升級換代,為全民營養健康作出更多貢獻。
五是要履行市場責任,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食品行業是市場高度開放、充分競爭的行業。當前,食品產業轉型升級正處于關鍵節點,其突出標志是,從“價格戰”到“價值戰”的競爭;從規模效益向“健康品牌效應”的升級;從單一的產品競爭轉向支撐產品競爭背后的企業創新實力的較量,價值、健康、創新已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詞。我們應當瞄準營養健康、質量安全、生物工程、智能裝備等前沿領域,堅持自主創新、持續創新、合作創新,努力實現與發達國家在技術上的并跑、領跑,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推動我國從食品大國邁向食品強國。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