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7 10:53 瀏覽量:13176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穩定經濟。近日,全國各地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如何在不同地區保證復工復產的市場秩序,保障疫情期間食品安全?2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京召開兩場新聞發布會,分別就維護市場秩序與精準施策、分區分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進行介紹。
創新服務舉措
出臺針對性措施
在首場發布會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唐軍介紹,在做好防控工作前提下,2月1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會同藥監局、知識產權局迅速出臺《支持復工復產十條》。通過整合市場監管各項職能,地方市場監管部門迅速對接,改革監管方式方法等,多措并舉,打破常規,創新服務舉措。
具體來看,措施主要包括五大方面。一是線上服務。提高“互聯網+”服務水平,努力實現全程電子化。二是簡化程序。提出一系列壓減審批環節、時間、成本的措施。三是急事急辦。對生產企業轉產應急物資的,對疫情防控所需藥品的注冊申請,建立“綠色通道”,特事特辦;對具備生產條件但暫不能提交相應材料的企業,需要辦理生產許可證的,實行“先承諾、當場辦”。四是降本減負。嚴查各類涉企亂收費、亂漲價等行為,在前期減免相關費用基礎上,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所屬的檢定檢驗等技術機構,相關技術服務收費再減50%,對湖北省企業免除各類檢定校準和檢驗檢測費用。五是技術幫扶。企業復工復產很多需要相應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服務,市場監管部門必須問需企業、靠前服務,深入企業進行當場服務。
《支持復工復產十條》的推出為復工復產打開了方便之門,也使得監管更加靈活,技術保障更加及時有力。同時,針對目前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根據企業急需提出針對性比較強的措施,具體包括:一是針對疫情防控期間要減少人員流動的實際,提出“不見面”辦理。在近年推行網上辦理全程電子化的基礎上,擴大覆蓋面,對包括企業登記注冊、食品生產許可以及檢驗檢測機構的資質認定都實行網上辦理。二是針對企業復工復產涉及到行政許可和強制性認證的問題提出了告知承諾的辦法。在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對少數企業特別是低風險的食品生產企業,先發證后檢查;對生產許可證需要辦理延期的情況,也提出辦理延期手續可以推遲。三是針對外貿出口企業的復工復產提出加快國際標準與國內標準轉換,挖掘更大產能潛力,支持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四是針對企業信用修復問題提出審慎異常名錄管理,納入異常名錄企業在進行信用修復后可以進行正常生產。除此之外,對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行業也都提出了一系列舉措,積極助力復工復產。
簡化辦證流程
保障食品消費環境健康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所有基本民生需求中,食品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最為密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稽察專員陳谞介紹,根據疫情防控期間的食品消費特點和監管要求,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疫情防控期間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部署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對重點領域、重點場所、重點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的食品安全,特別是鼓勵和推動廣大食品企業積極參與“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的系列行動。目前,參與“三保”自我承諾的7000多家企業中,有近一半都是規模以上的龍頭食品企業,這些食品企業在“三保”行動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帶動食品全行業積極推進復工復產,有序有力保障食品供應,維護市場秩序。
與此同時,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立足實際,出臺幫扶措施,為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支持。
一是許可可以延長。在疫情防控期間,對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到期的,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允許其有效期順延至當地疫情解除,為相對人提供便利。二是許可可以告知承諾。在疫情防控期間,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可以結合食品安全的風險分級管理,探索實施承諾制許可,對申請食品生產許可的新辦企業以及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變更的企業,需要現場核查的,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可以對低風險食品試點開展告知承諾,對符合條件的實施“先證后查”,即先發放許可準允生產,然后在30個工作日內再進行現場核查。三是許可可以網上辦理。各地市場監管部門運用“互聯網+”監管,推進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網上申請受理、審查、發證、查詢、公示等全流程的網上辦理。同時推廣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的電子證書的發放,讓企業足不出戶就可以辦許可,不斷提升辦事效能。四是許可可以加速審批。疫情防控以來,為支持食品生產經營主體促生產、保質量、穩發展、渡難關,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對食品生產經營許可的申報都在加速審批,努力為企業復工復產創造條件。
下一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指導和支持食品龍頭企業進一步擴大“三保”的行動效果,特別是發揮網絡電商平臺的突出作用,探索開展“無接觸交易”和配送模式的商業推廣,營造更加健康的食品消費環境。針對疫情期間外出就餐和外出采購食品有所減少的實際情況,鼓勵線下食品企業發展線上經營,補足線下經營減少的短板,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鼓勵電商平臺實施更大幅度的減免優惠措施,給廣大消費者和平臺商戶帶來更多實惠。
截至2月24日,包括生產和流通企業在內的7324戶企業加入“三保”行動。在這些企業中,超市行業開工復業達98.9%,食品行業復工復產超過70%;電商平臺加強信息統籌和交易撮合,及時準確連接供需兩端,有力保障了市場的有效供給。
劃分高中低風險區域
實施分類指導、精準施策
在當天下午的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介紹,針對目前各地的疫情發展態勢不盡相同的情況,將對疫情防控實施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實現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也就是對湖北省、北京市以外的地方依據疫情嚴重程度,以縣級為單位劃分為低風險地區、中風險地區和高風險地區三類。
具體來說,低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的策略,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取消道路通行限制,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原材料、資金設備等方面的困擾和問題,不得對企業復工復產設置條件,不得以審批、備案等形式為借口,拖延企業復工復產的時間;中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盡快有序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組織人員有序返崗,指導用工企業嚴格執行消毒、通風、測溫等要求,降低人員密度、減少人員聚集、加強人員防護、消除風險隱患,做到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復產同步推進;高風險地區在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企業的正常運轉的前提下,實行內防擴散、外防輸出、嚴格管控策略。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有序擴大復工復產的范圍。
歐曉理表示,國家發改委堅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推動生產企業復工復產,相關工作正有序推進。具體包括研究起草了《關于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的通知》;會同財政部、人民銀行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產業、財稅、金融政策,對重點保障企業給予優惠貸款和政策貼息支持;協調推動分批有序錯峰返程返崗,做好交通運輸的保障;積極推動重大項目,重大工程和其他具備條件領域盡快復工;建立全國復工復產日調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