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2 09:35 瀏覽量:12248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網訊(記者葉青)黑龍江省北安市革命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創建于2012年。經過艱苦創業、科學種田、辛勤耕耘,從以前的“單打獨斗”到現在的“抱團”參與市場競爭,從土地規模經營500畝到現在的34000畝,從農機具5臺套發展到現在的10臺套。可以說是從“小舢板”變成了“大艦隊”。
2012年,以李富強為首的五戶農民組建了革命現代農機合作社。合作社自成立以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依靠科技進步,發揮自身優勢,及時改良新技術、更新新機具,達到了農業生產與市場的有效銜接。現擁有大馬力凱斯機車三臺,迪爾1654二臺,明斯克二臺,凱斯7130一臺,加油車一臺,配套農機具24臺套,農機庫房1200平方米,場地6000平方米。為適應市場形勢,增加經濟收入。2014年投資500萬元建設日處理500噸烘干塔一處,總占地面積13000平方米,儲存庫2000平方米,晾曬場7000平方米。2016年投資2300萬元組建了寒地水稻生產基地核心區。2017年又承建了院士大豆高產攻關示范方項目。農機合作社的建立有效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并探索出一條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綜合體。
抓住機遇,規模經營。2012年合作社組建后,以土地承租的方式與126戶農戶以每畝300元的價格簽訂土地承租合同,合同一簽五年,一年一交錢,實現了合作社的土地規模經營。“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通過幾年來的經營,合作社獲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壯大。
科學管理與種植,增產增收。在經營上采取了“五個統一”的模式即統一購種、統一整地、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獲,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 2017年玉米、大豆種植及蟹稻種植(養殖)和田間作業總收入達4200萬元。2018年河蟹面積發展到10000畝。
多元化發展,全面增效。2016年新投資2300萬元組建寒地有機水稻基地核心區,實施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利用現有5000畝稻田發展鴨稻、蟹稻,收獲更多農副產品,為延伸餐飲業提供優質貨源。未來3至5年寒地水稻種植面積擴大到15000畝。
發展農業“互聯網+”和品牌效應,增加新的利潤增長點。以“互聯網+現代特色農業”為創新驅動力,緊扣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條主線,緊盯農民持續增收這個核心,緊抓一二三產業融合這條路徑,牢牢扭住農業電子商務和信息進村入戶這個載體、平臺,充分發揮農業電子商務帶動市場化、促進規模化、提升品牌化的作用,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產品效益。
發揮合作社作用,明確發展目標。合作社始終把農民增收放在首位,對入社的農戶每畝保底400元,風險自己承擔。每年雇傭富余勞動力50余人,每人年薪3萬元。對有需要幫助的其他種植戶統一提供種子、化肥、農藥,并且在田間作業上給予技術支持,在收獲、倉儲和銷售上給予無償幫助。
一粒種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2018年合作社將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將經營面積擴大到4萬畝,其中大豆種植面積擴大到2.3萬畝,將周邊村屯的土地連片經營,使更多地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從事二三產業融合,實現帶領農民增收致富。
上一篇:聯合國糧農組織政府間茶葉工作組第23屆會議在杭州召開
下一篇:農業農村部:中國水稻等大宗作物用種已實現全部自主選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