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 15:02 瀏覽量:24407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中國食品報四川訊 滿眼綠色的草坪,錯落悠長的步道,遠方一汪清澈的湖水在微風中蕩漾,一圈圈波紋延伸到遠處……對于高新居民李紅光來說,每天傍晚,在桂溪生態公園沿著平整的步道,慢慢走上一兩個小時,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就是一天最好的放松。
一位奶奶帶著孫子買菜經過風景優美的肖家河起源文化廣場
這樣的情景在成都高新區隨處可見,近年來,成都高新區持續推進全域生態文明建設,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空間,綠色發展成效明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目前全區已建成新怡公園、新川之心等綜合性公園、小游園、微綠地23個,各類綠地增量約64萬平方米。截至去年年底,已建成公園綠地約130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3500萬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5%,人均公園面積12.98平方米。一幅“科技藍”+“高新綠”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大力攻堅“三大戰役” 2020年力爭全區空氣質量優良率超70%
環境就是民生,藍天、碧水、凈土就是人民最大的幸福。5年時間,成都高新區著力構建“多部門協作共治、多措施分類特治、全方位綜合施治、全過程跟蹤根治”的大生態、大環保工作格局,大力攻堅“三大戰役”,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全區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去年全年,成都高新區優良天數達到230天,PM10 和PM2.5濃度分別同比往年下降21.43%、16.42%。今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區優良天數達97天,PM10 和PM2.5濃度分別同比往年下降2%、4.7%。
日趨變好的不僅是空氣,按照《錦江水生態治理工作方案》,成都高新區強力推進錦江水生態治理,開展了控源截污和清河行動,關閉錦江流域“散亂污”企業70家,完成中和片區10處污染排口綜合治理,并對洗瓦堰、聚寶沱等14條河渠進行清淤,清出淤泥15萬余方,河道水質得到較大改善。在高新東區新建污水處理設施22座,修建28公里污水收集管道,將日常產生的生產生活污水進行集中收集處理并達標排放。
“三大戰役”是一場持久戰,下一步,成都高新區將繼續開展攻堅行動,力爭到2020年,成都高新區PM2.5年均濃度小于5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達70%以上;岷江、沱江高新區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達70%以上;全區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4%,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
最美街道持續上榜 全域增綠再現“花重錦官城”盛景
近日,成都高新區推薦的世紀城路北段和天府大道入圍成都市2018年上半年最美街道終選評比,而在去年的最美街道評選中,成都高新區已經有4條街道上榜。
獲選最美街道的結果并非偶然,近年來,成都高新區深入實施舊城改造和特色街區打造工程,從道路、綠化、建筑立面等方面打造了肖家河東三巷等7條功能復合、配套完善、尺度適宜、環境優美的“特色街區”,同步完成了40個老舊院落功能完善和景觀提升改造。
同時,為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推動城市轉型升級,成都高新區持續開展城郊結合部環境“連片整治”,有序推進紅星路南沿線綠帶工程、新川之心公園提升工程,啟動了紅星路南延線(中和段)街道及周邊的25棟居民樓立面整治工程,在高新東區草池、蘆葭、石板凳等新機場周邊3個鄉鎮實施街道改造和風貌提升,切實改善了群眾生活環境,提升了區域“生活城市”品質。
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舉措之一,而實施“全域增綠”工程和“增花添彩”工程,彰顯出花開四季、綠疊高新的綠色生態品質則是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重要工作。
記者了解到,在公園城市建設方面,2018年-2020年,成都高新區計劃新建西區清水河公園、新川之心東區、交子公園二期等城市公園,成自瀘郊野公園及小游園等口袋公園23處,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在綠道建設方面,構建“二帶聯四環”公園結構體系,以錦江生態帶、環城生態帶為紐帶,規劃行程天府交子環、鐵象文旅環、開放活力環、新川科技環4條特色綠道環,將串聯起1處郊野公園、29處城市公園、47處社區公園、98處口袋公園。截至目前,綠道已建成224.5公里,2018年-2020年計劃建成180公里。(記者 曹凘源 攝影 鄭毅 梁磊) (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