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1 09:38 瀏覽量:2776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記者羅晨)7月26日,國家綠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工研究室在京召開2018年綠肥產業發展研討會。國家綠肥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及來自全國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各崗站專家、功能性產品開發崗位科學家依托單位——中國農業大學的相關領導、國家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以及《中國食品報》等新聞媒體記者近50人參加了會議。
我國有種植綠肥的悠久歷史,積累了大量綠肥生產經驗、技術和理論。自2008年國家啟動綠肥行業專項、開始實施綠肥補貼試點以來,特別是2017年把綠肥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后,針對主要農區綠肥應用的研究、集成、推廣等工作開始系統進行。通過繼承與發揚,已經在稻田綠肥-稻稈聯合還田、華北地區冬綠肥創新與應用、西北地區玉米/油葵前期復種綠肥以及綠肥田間生產主要環節機械化、基于綠肥的主作物肥料減施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南方稻田、西北旱區、西南旱地、華北地區等主要農區均基本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綠肥生產利用技術模式,支撐了各地綠肥生產。2017年,我國綠肥作物種植面積約6100多萬畝,其中農田近5100萬畝、果園約1000萬畝。
然而,當前我國綠肥發展仍然存在較多瓶頸,技術上主要表現為綠肥優良品種不多、機械化生產水平不高、綠肥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落后、綠肥產草量下降、綠肥產品附加值不高;外部環境上,綠肥生產促進與保障機制缺乏、綠肥種業支撐能力低下,成為制約綠肥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召集全國業內專家共同研討綠肥行業發展問題與對策就非常必要。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結合各自工作情況對加工研究室今后工作展開深入研討,認為應在以下方面加強工作:繼續建立完善大宗綠肥不同生長期的營養和加工特性數據庫,以此指導各實驗站綠肥品種選育工作;開展箭筈豌豆、紫云英、二月蘭、紅萍等綠肥加工產品研究,獲得一批新產品、儲備一批新技術;立足各實驗站開展綠肥綜合利用工作,圍繞綠肥體系形成肥用、觀賞、蜜源、食品加工、飼料加工的多產業鏈條。
綠肥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曹衛東研究員介紹,綠肥產業技術體系是“十三五”僅有的4個新增體系之一,該體系在種植業結構調整、農業面源污染削減、農田生態改善、耕地用養結合、綠色農業和鄉村振興等戰略任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加工研究室在綠肥深加工產品落地、產業鏈延伸、農民增收等方面發揮著更為舉足輕重的作用。他表示,希望加工研究室繼續加強團隊協作、潛心基層、找準定位、多出優質產品,為推動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戰略貢獻力量。
中國食品報社副社長、總編輯李振中作為媒體代表在參加會議時談到,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從源頭保障農產品安全、保障人們群眾舌尖上安全是當下熱點。但是作為綠色農業基礎保障之一的綠肥,其生態價值和生態功能并沒有被社會廣泛認知,農戶種植綠肥積極性不高,國家對于綠肥生產的政策導向處于零散、應急、不系統狀態,綠肥產業可持續性不強。未來,各部門應該積極跟蹤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各項行動,研究以推動綠肥種植為基礎的“綠色興農、質量興農”的運行機制和行動方案。《中國食品報》作為植根于中國食品行業35年的專業媒體,將發揮專業媒體力量,為國家支持綠肥產業發展、為綠肥生產加工使用的知識普及提供好的對策建議,共同呼吁國家和社會加大對此行業的科普宣傳,并希望國家綠肥產業體系能夠聯合中國食品報社等專業媒體積極挖掘典型素材、開展新聞報道,助力我國農產品食品安全及綠色農業的發展。
上一篇:網絡謠言近半坑害食品 辟謠須搶速度有力度
下一篇:北京擬立法規定攤販禁售冷葷涼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