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5 11:14 瀏覽量:1933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為深入貫徹落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按照廣東省東莞市委、市政府“實施城市品質三年提升計劃”的戰略部署,“新時代”謀劃“新突破”。東莞都市農業研究院本著立足東莞、服務東莞、引領華南地區都市農業科技創新的宗旨,著力推動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根據東莞都市農業發展規劃和現代農業產業需求,著力打造“協同創新基地”品牌,今年在全市遴選首批5家企業為“協同創新基地”,東莞市南百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是其中的一家。
協同創新推動都市農業發展
農業生產總值在東莞市生產總值中,所占比例不足0.4%。因此,近年來,東莞以發展都市農業為抓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突出農業的生產、生活、生態功能,打造了一批農業休閑觀光、農耕科普體驗、農產品采摘等為主題的農業休閑旅游項目,逐步形成東莞休閑觀光農業品牌。這些農業產業園區除了具備農業功能外,也引領都市農業走進市民生活,使都市農業成為市民生活中的新元素。
東莞市南百旺生態文化園創建于2016年9月,總投資2300萬元,總面積103畝,園區位于東莞市大嶺山鎮背地嶺路,北臨厚街,南接虎門和公明,與深圳、廣州相連,交通十分便利。
南百旺生態文化園不僅是東莞都市農業研究院協同創新基地、東莞市國防教育訓練基地共建單位,同時也是大嶺山鎮文化活動陣地之一。其中,東莞都市農業研究院協同創新基地,承載著社會責任和使命。據了解,東莞都市農業研究院由東莞市人民政府和廣東省農業科學院以東莞市農業科學研究中心為依托共建而成,于2013年8月29日正式啟動,是繼上海、北京和武漢之后的第四家、華南地區第一家都市農業研究院。
“協同創新基地”將作為研究院品牌推廣,以點帶面推動東莞市都市農業發展,雙方將進一步加強合作,共享資源,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成”在院所,“熟”在企業,盡快就地轉化,協同引領東莞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持續發展。作為東莞市規模較大的果蔬生產基地,東莞市南百旺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吸引游客達5萬人次,深受廣大市民的認可和喜愛。“協同創新基地”的落戶,將進一步助推企業充分發揮科技優勢的支撐。
東莞南百旺生態文化園園區功能設施齊全,園區有休閑采摘、農業觀賞、農事勞作、活動拓展、生態文化、DIY體驗六大功能區。園區可提供飲食、住宿、會議、品茶、商務等服務,還可進行文化交流、農業科普、團隊拓展、產品發布會等活動。園區一直堅持傳統農業種養,以“三自”即自種、自養、自銷的模式保障所生產農產品做到“三無”品質,即無農藥、無化肥、無激素。
加大藥食同源項目開發
《大健康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大健康產業2020年規模可達8萬億元。在人們追求健康養生的當下,藥食同源已經成為時尚。為搭乘健康產業快車,南百旺生態文化園在2018年與東莞市農科中心、東莞都市農業研究院共同開發了藥食同源項目。
據東莞市農科中心和都市農業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南百旺生態文化園是產學研基地,依托市農科中心、都市農業研究院,開展水果栽培技術試驗示范,培育藥食同源是其中一個重點項目。
東莞市農科中心和都市農業研究院在該園區成功開展了農業科技示范項目建設,主要包括火龍果高效生產技術、臺灣長果桑高效栽培技術等。
東莞市農科中心和都市農業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介紹,園區栽培的都是國內外優質水果,營養價值高,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適合發展休閑農業、都市農業。
園區栽培的草莓、紅心石榴、臺灣四季長果桑、蜜絲棗、巴西櫻桃、嘉寶果、無花果、枇杷等水果均具有藥食同源的特征,可為游客帶來健康有益的飲食體驗。
據介紹,東莞市農科中心和都市農業研究院把該園區作為東莞首個藥食同源的美食公園來經營,計劃繼續增加藥食同源的品種,并給每個作物掛上“身份證”,幫助游客體驗多元化現代都市農業的魅力。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南百旺生態文化園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第一時間進行隔離并封園,停止一切對外活動,僅保留基礎養殖、種植。同時,積極參與后援支持活動,表達對奮斗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的崇高敬意,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奮斗信心。
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園區領導和值班人員親自采摘自產的有機蔬菜,捐贈給宗教團體人士。采摘大量的有機新鮮蔬菜和自養的走地雞,清理封裝送往大嶺山政府慰問抗戰在疫情一線的工作人員,給他們送去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