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2 15:21 瀏覽量:3012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記者連荷)4月20日,2020中國農業展望大會以視頻直播方式在北京召開,大會以“信息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干事屈冬玉受邀作視頻致辭。
韓長賦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農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4億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農業是一次大考和檢驗。“疫情防控期間,我們強化糧食和‘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建立重點城市保供機制,開辟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中國那么多大中城市,武漢市有上千萬人口做到了米面、肉蛋、魚菜供應充足、價格穩定。”目前農業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春季農業生產加快恢復,2020年糧食和農業有望繼續豐收,中國有信心、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中國將立足國內確保糧食安全,繼續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貢獻;繼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續加強國際經貿合作,穩定大豆、肉類、食糖等產品進口,促進特色產品出口,維護全球農產品市場穩定和貿易順暢。
韓長賦表示,當前應對疫情、災情和市場波動疊加的風險挑戰,迫切需要運用好現代信息手段,從更高層次、更全維度掌握農情變化,加快完善中國農業信息監測預警體系,以信息化引領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要瞄準農業全產業鏈,監測采集重要農產品生產、流通、貿易等信息,打造農業大數據平臺;緊盯農產品供求形勢變化,加強分析預警和信息發布;適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開展精準信息服務。
“當前全球正面臨著新冠肺炎的巨大挑戰,疫情暴露了當前世界糧食體系的薄弱環節,加強從生產、流通到零售的糧食安全體系建設,對于應對疫病、解決饑餓問題意義重大,國際社會應共同應對疫情,保障全球糧食供應鏈正常運轉。”屈冬玉強調,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全球性危機,因此需要全球響應。聯合國糧農組織建議各國必須采取措施,確保國內和國際供應鏈持續順利運轉,國際貿易和市場必須保持開放,共同增強應對此次危機的抵御力。屈冬玉特別強調了數據和信息的可得性對糧食生產、消費、貿易、庫存和價格的重要性,他指出,數字科技是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工具,可以廣泛應用到整個價值鏈中,幫助農民及時獲取重要的市場信息,幫助在糧食價值鏈的各個環節推動糧食措施的實施。
大會執行主席、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許世衛在發布《2020中國農業展望技術支撐報告》時表示,農業展望是基于大數據,運用模型分析,結合專家會商,對未來短、中、長期農產品供需變化進行定量預測預警的技術過程。此次報告是以大數據為支撐、以模型為核心、以系數為支撐的模型運算。許世衛也通過報告得出結論,我國口糧絕對安全有保障,綜合來看,國際疫情下,當前國際出口受限對我國農產品供給影響不大。
他指出,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口糧供需關系總量平衡有余,完全能夠自給自足。我國“菜籃子”產品豐富。水果、蔬菜、水產品一直是我國主要出口優勢產品。受疫情影響,我國部分產品出口可能受阻,而這一部分正好可以彌補國內消費者對國際產品的需求缺口。肉類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農產品,近年來肉類消費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2019年豬肉產能明顯下滑,但目前生豬生產持續保持恢復向好勢頭,同時,其他肉類,如禽肉、牛羊肉、魚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豬肉消費的缺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內農產品市場總體保持平穩。疫情較重期間,雖然部分“菜籃子”產品產銷銜接受阻,部分地區農產品價格出現階段性上漲現象。但近期,隨著交通運輸逐漸順暢、企業復產復工比例加大,農產品市場價格已基本恢復正常。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出席現場會議并講話。“在糧食生產穩、庫存足、供給有保障的同時,生豬產能也在逐步恢復。”于康震介紹,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生豬產能將恢復到基本接近常年的水平,對未來一個時期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形成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