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2 14:23 瀏覽量:11143 來源:中國食品安全報
為強化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銜接,重拳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邢臺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創新工作機制,有效解決了取證難、立案難、移送難等問題,提高了辦案效率,真正實現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無縫銜接。
2018年上半年,邢臺市共立案查處各類食品藥品違法違規案件1937件,收繳罰款740余萬元,銷毀不合格食品藥品110噸,移送司法機關案件17件,抓捕犯罪嫌疑人19名,有力地震懾了食品藥品違法行為。
一是部門配合“長效化”。在辦案程序方面,邢臺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會同公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明確了各部門在打擊食品藥品違法犯罪工作中的職責和任務。在協作交流方面,邢臺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建立了打擊食藥違法犯罪聯席會議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法院、檢察院以及26個食安委成員部門,對食品藥品安全隱患進行會商和研判。在信息共享方面,邢臺市執行涉嫌犯罪案件移送情況月報表制度,指定專人負責,每月匯總上報,加強對移送案件的監督管理。食品藥品監管、公安建立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信息共享平臺,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及時將相關執法情況向公安部門通報。
二是執法辦案“一體化”。邢臺市政府食安辦發揮牽頭抓總、綜合協調作用,在重大案件查辦過程中,食藥、公安成立聯合專案組,統一調配、統一指揮、聯合辦案,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依托公安機關辦案的專業力量,公安機關根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提供專業性的技術支撐,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優勢,聯手對案件有序開展偵辦,形成打擊食藥違法犯罪的合力。在冉榮陽、崔保紅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白酒案中,邢臺市食品藥品監管局調集12名執法骨干與公安組成專案組轉戰山東、河南、四川等省展開偵破工作,針對涉嫌假冒酒實時快檢42批次,第一時間鎖定問題產品,并通過省局建立的檢驗綠色通道,快速完成了產品檢驗,為案件查辦提供了堅實的專業依據;查辦劉某、薛某生產經營有毒有害腐竹案、邢臺縣“11·30”假冒食品案時,公安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控制涉嫌問題產品和人員,搶抓了辦案的最佳時機。
三是案件移交“制度化”。制定了《邢臺市食品藥品涉嫌犯罪案件辦理暫行辦法》,對食品藥品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范圍、移送與受理程序作出具體規定。同時,邢臺市建立了“兩法銜接”信息數據平臺、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平臺,對于涉嫌犯罪案件的受理、立案、查處等詳細信息,通過平臺向法院、檢察院、公安部門傳輸,保證案件第一時間網上錄入、移送,徹底杜絕有案不移、有案難移現象發生,實現“兩法銜接”平臺數據庫與行政執法數據無縫對接,使案件移送得到有效的監督和進一步規范。
四是聯合培訓“常態化”。定期聯合公安、農業、衛生計生等部門開展大規模、高規格輪訓。僅2018年上半年,邢臺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就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高研院、山東威海等地舉辦大規模高規格培訓11次,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武、知識競賽等活動20余場次,聯合培訓進一步加強了部門之間的業務交流,有效提高了執法人員的辦案能力。 (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