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2 09:42 瀏覽量:15710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近期,中式快餐這條賽道被兩大正餐巨頭盯上。西貝官宣,旗下全新快餐項目新中式快餐品牌“弓長張”國民食堂已經啟動,目前正在選址當中,前期布局的地區為北京。海底撈旗下首家快餐廳“十八汆”也引發關注。
經過30多年的發展,快餐憑著高頻和剛需,已經成為餐飲行業的主力品類,對餐飲市場的快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根據《2019中國快餐產業大數據研究報告》顯示,快餐門店數在餐飲行業中的占比由2015年的33.6%增長到2019年的49.2%,占到整個餐飲行業的半壁江山。其中,以中式快餐的發展最為迅猛,中式快餐門店連鎖率達到55.1%。在品類上也呈現粥粉面飯小吃等全面開花的態勢。
然而,對比肯德基、麥當勞兩大“洋快餐”巨頭,國內中式快餐仍面臨著區域格局發展的窘境,尚未出現覆蓋全國的連鎖性品牌。兩大正餐巨頭的入局能否結束這一局面呢?
中式快餐賽道日漸擁擠
被海底撈和西貝所青睞的中式快餐是餐飲行業的最大賽道,也是一直以來,餐飲創業者進入最多、店鋪數最多且高速增長的品類。
1987年11月12日,中國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開張。3年后,麥當勞也進入中國。麥肯兩大巨頭先進的管理理念,高度標準化的模式,讓當時只有酒樓飯店、大排檔夜市、小店路邊攤等模式的國內餐飲人嘆為觀止。
在兩位“洋”師傅的影響下,國內也慢慢出現一大批本土快餐品牌,興起學習“洋快餐”的風潮。
除了出現本土化的華萊士、德克士等西式快餐品牌,還涌現出真功夫、鄉村基、紅高粱、老鄉雞等中式快餐品牌。2010年,鄉村基遠赴美國上市,成為首家在美上市的中國餐飲企業。
2012年,大眾餐飲崛起,消費環境迅速變化。消費者對快餐的需求由方便快捷向品質轉變,鄉村基、老鄉雞等迅速調整品牌定位,探索新的模式,以便更好地滿足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在中式快餐領域,興起了一股門店升級的風潮。門店翻新、增加數字化設備、更新視覺系統、增加健康菜品一度成為當時快餐品牌的“標配”。
除了年輕化,單品化也是大勢所趨。一些中式快餐品牌抓住某一單品,實現了另類崛起,如谷田稻香·瓦鍋飯、仔皇煲·煲仔飯、犟骨頭飯、美頤美鮑汁排骨飯等。
2018年,現炒快餐模式的出現,再一次在中式快餐領域掀起了熱潮。小女當家走紅后,真功夫、72街等眾多知名品牌紛紛效仿,推出了現炒店。但標榜健康營養的現炒快餐依然沒有出現大的連鎖品牌,不少中式快餐品牌等曾一度陷入發展停滯、品牌老化的難題中。中式快餐品牌也由于大多在區域發展,如老鄉雞在安徽、鄉村基在西南,始終給人一種大而不強的感覺。
進入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令餐飲行業受到重創。以快餐為代表的一些大眾剛需品類則得到了率先復蘇,海底撈、西貝等正餐巨頭紛紛試水快餐領域,讓一直主打剛需的快餐再次被大家所關注。
中式快餐在白熱化競爭中,賽道變得日漸擁擠。
餐飲巨頭試水快餐勝算幾何
海底撈、西貝盯上快餐,意欲何為?雖然海底撈和西貝這兩大正餐巨頭都在入局中式快餐這條賽道,但前者從未試水過,后者已多次嘗試。
西貝董事長賈國龍曾認為,餐飲業的最高境界是做快餐,能迅速大規模復制到全球才算做企業,才能把西貝推成國際品牌。2015年,在賈國龍的描述下,西貝開啟“五小”模式:小吃、小喝、小貴、小店、小老板。2016年,西貝燕麥面;2017年,西貝麥香村;2018年,超級肉夾饃、XIBEI EXPRESS,每次都異常高調,但結局都不盡人意。2020年,西貝再次推出主打現炒的“弓長張”,進軍快餐領域。
據了解,“弓長張”主打價格。一段介紹“弓長張”的視頻中指出,無門檻就是所有人都能消費得起,早餐5元、正餐15元,價格很親民。而此前西貝的快餐嘗試,只做到了小,但價格并不便宜。此外,模糊菜系,著力點為“下飯”。西貝以前的快餐嘗試,無不是主打單品,比如燕麥面、肉夾饃、酸奶。而這次,西貝有意識地彌補了單一品類覆蓋面窄的弊端,菜品變得更豐富。然而,從菜品的結構以及價格來看,不少人表示“弓長張”依然還存在著西貝正餐的影子。
比起西貝的“藍圖”,海底撈則直接拿出“成品”,吸引眾多消費者嘗新嘗鮮。
2019年,海底撈通過收購Hao Noodle,引入拉面品類。當時海底撈表示,面館的目標業務能夠為海底撈集團業務提供協同效應,并符合海底撈集團的戰略方向及發展計劃。據了解,“十八汆”品牌在2019年5月已成立。而海底撈并未對此品牌進行過宣傳,截至目前,“十八汆”只有一家門店,位于北京酒仙橋。
對于這次快餐試水,海底撈做出了一些微創新。一是靠自助。顧客只需要“自取餐盤、自選配菜和飲品、選擇澆頭、自助結賬”這4個步驟,從進店到結賬,大概只需要一分鐘。二是產品線簡單。“面+甜品飲料”模式,拒絕選擇困難。三是機器煮面。核心產品面是由一臺機器煮熟,實現自動取面、取碗、把面煮好、過涼水、入碗。總的來說,“十八汆”的模式主要服務于周圍白領的用餐需求。自主選餐、自主回收餐盤的設置盡可能地降低對店員數量的要求,也能讓顧客更快地完成用餐、提升翻臺率。
從整體快餐行業來看,中式快餐市場潛力大,但目前連鎖化程度低,這對于餐飲巨頭來說是個機會。
然而,有觀點認為,海底撈雖然有巨大的供應鏈優勢,之前冒菜和火鍋能夠在供應鏈上實現很大程度的共享。但快餐的供應鏈與火鍋有很大不同,在儲存、運輸、加工等多個環節的處理都存在區別。因此,想全面進軍快餐領域,海底撈必須對現有供應鏈進行調整。也有觀點認為,做快餐不符合海底撈的基因,也有悖于海底撈的服務模式。火鍋有很強的社交屬性,需要家人朋友一起參與。而快餐更注重個人和效率,海底撈的店堂服務優勢很難得到體現。
對于西貝而言,“弓長張”接下來的挑戰恐怕不比機遇小。有觀點認為,西貝通過現炒快餐拉進了和顧客的心理距離、物理距離,用顧客更愛的方式做餐飲。“弓長張”有望成為西貝的第二增長曲線。但對于多次嘗試皆偃旗息鼓的正餐西貝,此次能否在快餐領域發力成功尚未得知。和一般快餐店相比,“弓長張”店面積偏大,模式也偏重。另外,小女當家、72街沒有克服的問題,同樣擺在“弓長張”的面前。比如開放式廚房面積偏大,影響坪效;顧客挑來挑去,容易造成食材浪費;經營時間受限等。
標準化成連鎖經營關鍵
《2019中國快餐產業大數據研究報告》顯示,雖然中式快餐門店連鎖率達到了55.1%,但是遠不及西式快餐的78%。這或許就是海底撈與西貝看重的機會。
然而,“弓長張”與“十八汆”真的能撼動目前中式快餐的格局嗎?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快餐競爭加劇,標準化依舊是重點,供應鏈作為核心競爭力,顯得更加重要。未來快餐的競爭會體現在出品、配送、管理等方方面面,而這整個過程是快餐產業鏈成熟的標志。對于當前兩位餐飲巨頭的表現,撼動中式快餐的格局,還為時過早。
相較于規模龐大、遍地開花的西式快餐企業,目前中式快餐企業多為區域性品牌,以華北市場為例,和合谷、嘉和一品、南城香等企業更具優勢,西南、華南分別為鄉村基、真功夫兩個品牌的大本營。
有餐飲業內人士表示,中式快餐受制于供應鏈、消費者口味等各種因素,很難做成全國性品牌。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表示,從安徽起家,先后進入武漢、南京、上海市場,在口味上相對接近,但想要完成到華南、華北的地域跨度,還需要在消費者口味和供應鏈上下功夫。中式快餐想要打破區域格局進軍全國,有非常大的難度,人才團隊、后臺信息化建設、完善的跨區域物流體系和本土化口味缺一不可。
對于快餐企業而言,快速集中開店不僅能實現品牌規模效應,還能縮減供應鏈成本,而要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拓展,眾多涉足中式快餐的企業在供應鏈端或將面臨一定挑戰,需要重新布局。
業內人士認為,快餐是以炒、炸、熘、燉、焗、蒸等手法進行制作,要把操作程序進行改良以實現餐品標準化。能在餐品制作上找到標準化的平衡點,發展潛力則非常大,麥當勞和肯德基正是在這方面為顧客提供了快速的餐飲服務,加之舒適整潔的環境,從而贏得消費者的喜愛。
因此,中式快餐企業達到餐品制作標準化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最重要的是,以顧客為中心、以市場需求的拉動為原動力,與各企業緊密合作,建立長期的戰略伙伴關系,達到共贏局面。其次,統一采購、統一配送既是連鎖經營規范化的標準,也是發揮連鎖經營規模化優勢的基本保證。中式快餐連鎖經營要想持續發展下去,更應該建立科學、規范、運轉順暢的采購和銷售供應鏈管理模式。同時,餐品標準化經營應利用整套的信息系統整合和優化供應鏈,集中精力打造外部供應鏈,共同為最終顧客價值的創造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