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3 08:59 瀏覽量:20668 來源:商圈評論
任何產業領域都是在競爭中成長,優勝劣汰不進則退,這是不變的商界法則。與中國文化一脈相承的中國白酒進入新發展階段,濃、清、醬三大香型白酒仍然是主流消費選擇,濃香的特殊傳統工藝,產品的多樣性,使其保持占據著絕對市場消費優勢。
官方認可的中國白酒有12大香型,這為廣大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美好選擇,共同發展中尋找機會機遇,不是誰好不好的問題。存在即合理,用心把品質做好,服務做好,真實的故事講好,讓專家去檢驗,讓消費者去體驗才是硬道理。
A.
數據說話
2019年末,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為1176家,比2018年減少了269家。專家預測,到2020年末,白酒規模企業的數量將會減少至1000家以內。
1-10月,全國規模以上企業釀酒總產量4579.84萬千升,同比下降3.07%。其中白酒產量546.29萬千升,同比下降10.36%;啤酒產量2996.20萬千升,同比下降7.49%;葡萄酒產量32.02萬千升,同比增長4.55%;發酵酒精產量771.64萬千升,同比增長29.53%。
專家預計,在“十四五”末的2025年,中國酒類產業實現釀酒總產量7010萬千升,較“十三五”末增長20.7%,年均遞增3.8%;實現銷售收入12130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41.2%,年均遞增7.1%;實現利潤2600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51.5%,年均遞增8.7%。
B.
濃香:大眾的首選香型
到目前,濃香型白酒占70%市場份額,依然是市場占有率最高、消費人群最多的中國白酒。從10元到幾萬元以上的產品,不同價位的濃香型白酒滿足了不同層面的消費需求。濃香型白酒保持著白酒消費市場主導地位,清香、醬香和其他香型白酒有各自一定的消費群體。
在糧食供給匱乏的60、70年代,清香型是白酒產業最具效率的香型發展選擇,但進入80年代以后市場影響力則有下降趨勢。濃香型白酒以獨特傳統釀造工藝,優質風味感受,成為消費者的主流選擇。當前濃香白酒仍然在所有香型中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在全國擁有廣泛的消費基礎,核心優勢不可動搖,就是濃香型工藝決定了于其他香型酒不可比擬的特色。在提供高檔酒的同時,也可以提供中低檔酒,產品的價格帶覆蓋廣,滿足不同消費人群對飲酒產品的需求。
在歷屆的中國名酒評選中,濃香型白酒也占據著絕對優勢。白酒專家的專業評判和高中低價位產品的消費群,是對濃香型白酒的最真實評價。
C.
醬香:醬酒熱不是消費熱
2019年,我國醬酒產能約為55萬千升,占白酒總產量的7%左右,其中,仁懷產區約為25萬千升,四川產區約為12萬千升。從業績來看,2019年,以茅臺、郎酒、習酒、國臺、金沙、珍酒、釣魚臺為代表的赤水河流域的醬香酒企業合計營收1260.1億元,占全國醬酒銷售的92%。據統計,茅臺酒廠所有的醬香酒加起來,占比不到白酒市場份額的5%。按照2018年數據,茅臺的產量只有6000多萬瓶,也就只能滿足6000多萬個家庭喝一次。據不完全統計,赤水河沿岸所規劃的新增醬酒產能約在20萬噸左右。總體來看,赤水河谷已成為醬香型白酒的天然核心產區。只要“醬酒人”繼續堅持質量第一、顧客至上,以務實擔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共同致力于引領中國醬香型白酒產業實現整體提升。
目前出現的醬香熱,大量資本進入茅臺鎮“掘金”,看重的是醬酒的超高利潤。醬酒份額在白酒消費中只是一小眾市場。當前的醬酒熱也不能認為是真正的消費熱,高昂的價格,品質的不確定性,消費者的迷惑。
有專家認為,醬酒面臨九大壓力:外資本土克隆、外地企業仿制、全國齊來瓜分、委托本地代工、經銷品牌反攻、非法手段內斗、酒水飲料替代、生產條件約束、禁釀禁飲禁令。
D.
演變:破局到共生
1988年7月,國家放開了名酒價格,各類名酒身價暴漲。次年,白酒“國家專賣”正式取消,白酒行業步入市場經濟軌道。當時的“酒王”要數瀘州老窖,其綜合稅利突破億元。汾酒經濟效益第一,1993年作為第一家白酒企業A股上市。這時名氣不大的五糧液率先完成了企業內部管理、生產與市場經濟的接軌。1994年,五糧液產能超越汾酒、價格超越茅臺,成為當時最具影響的風向標。
1990年代五糧液實現了3次擴產,價格與產能都在要求五糧液走規模化路線。為此,五糧液還創立了買斷經營模式,推出大批OEM產品。五糧春、五糧醇、金六福、瀏陽河等五糧液的“代工品牌”涌現,并且快速成為名牌,五糧液實現了營收規模與利潤雙增長。同時也引發全行業的跟風名酒創立子品牌規模擴張發展。
如今,變化的市場時的更多酒企做出調整,紛紛對子品牌做“切割手術”,正式踏上營收千億臺階后,茅臺從2019年開始進一步收緊對集團母品牌的使用權。推行品牌“雙五”規劃,即將子公司品牌數縮減至5個左右,產品總數控制在50個以內。瀘州老窖重點五大核心單品的戰略服務,即國窖、窖齡、特曲、頭曲、二曲。五糧液為重塑和提升品牌價值,下架60多個規格產品,從“匯量時代”走向“超級單品”。
洋河的崛起堪是奇跡。2004-2018年,茅臺從30億增長到了736億;洋河從4億增長到240億。這14年里,茅臺銷售額實際上增長了35倍,洋河增長了60倍。在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汾酒的強勢布局之下,洋河不知不覺中就成長為行業第三。
洋河1949年成立,1989年洋河大曲蟬聯“中國名酒”三連冠,然而市場經濟大潮下,洋河酒廠卻還是憑借一款洋河大曲被止步市場。2003年,洋河轉型開啟改制轉變應對市場。洋河的員工中,超過30%的都是銷售人員。洋河推出“藍色經典”系列,通過對省外渠道的運作以及持續品牌投入,天之藍復制海之藍的成功,實現高倍增長,奠定了行業第三的優勢地位。用心是成功的根本條件。
商界無常,順應時代,問計消費,只有與時代進步,方能成為贏家。
[文/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