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9 14:17 瀏覽量:17174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浙江省金華市從事食品行業的市場主體眾多,目前在金華市122多萬市場主體中,約有16.5%從事食品相關行業。其中,保健食品生產企業15家,農貿市場210家,食品加工小作坊1958家,食品流通經營主體6.1萬家,餐飲單位4.3萬家。為守住食品安全底線,金華市市場監管局以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為己任,通過不斷創新探索監管途徑、加強監管力度等措施,切實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水平。
深入執法 嚴打違法犯罪行為
為嚴厲打擊餐飲行業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切實解決食品安全領域區域性風險隱患和突出問題,金華市市場監管局通過食品安全專項行動集中抓食品案件、典型案件查辦大案要案、加強部門聯動等,多措并舉嚴厲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2016年以來,金華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部門共辦理食品、藥品、物價等領域案件2.5萬件,累計罰沒款37768.9萬元。
金華市市場監管局食品安全數字監管平臺指揮中心
“令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來自馬來西亞名為‘悍馬糖’的進口糖果中含有他達拉菲及其衍生物的西藥成分,為有毒有害食品,非法銷往江蘇、上海、北京等20余省市,我們與公安部門聯合執法,共查獲兩噸多,搗毀生產、銷售窩點6處,總涉案金額達2000余萬元。”金華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隊隊長胡豪杰說,該案件還被列為全國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食品安全一直是監管部門的重點工作,我們采取宣傳與打擊雙向并舉的措施。一方面采用微信公眾號等媒體手段宣傳食品安全知識,一方面組織開展‘春安行動’‘百日攻堅行動’等多項食品專項整治行動。”胡豪杰介紹,該局通過聯合公安等部門,對農村集市、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重點場所,開展保健食品整治、校園食品安全整治、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行動,通過檢查食品經營主體、抽檢食用農產品、設立投訴舉報信箱等方式,發現食品安全違法案源,并進一步開展打擊行動。
胡豪杰介紹,為進一步增強網絡監管和取證能力,金華市市場監管局建立了浙江省首個電子證據取證室,推動執法手段由傳統向現代轉變、執法方式由單一向綜合轉變、監管體系由分散向集成轉變,將看不見的網絡轉化成可視、可查、可控、可記錄,切實加強執法水平。
狠抓重點 強化餐飲行業整治
“近幾年,隨著‘放管服’‘最多跑一次’等政策的落地,我市的小餐飲主體不斷發展壯大。但證照公示不全、后廚布局不合理、店內環境臟亂差、設施設備落后等現象依舊存在,給市場監管部門帶來一定的壓力。”金華市市場監管局餐飲監管處處長李可春說,小餐飲店是老百姓日常餐飲消費最主要的場所,在金華市場占比大,如何加強小餐飲店的監管整治工作一直是市場監管部門的工作重點之一。
執法人員檢查原料采購、索證索票、餐飲具消毒等情況
近年來,為進一步加強對小餐飲店事中事后監管,金華市市場監管局在做好事前有序放開前端準入的同時,逐漸摸索出了一套針對小餐飲店監管的組合拳。金華市市場監管局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優化食品經營許可條件、簡化許可流程,確保“進一扇門、辦多件事”,對于符合條件的,當場做出行政許可決定,發放食品經營許可證,不斷提升食品經營許可一體化、便利化、智能化水平,優化準入環境、激活市場熱情。同時開展“最多核一次”,提前告知食品經營許可申請人核查要求,現場核查中關鍵項全部符合而部分一般項不符合的,只要申請人進行整改承諾,可做出準許許可決定等措施。
“現在我們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可快了,基本一天之內就可以完成。”周曉萍是金華市婺城區芷銘小吃店的老板,在金華開店多年,“感受最深的就是現在比以前要求更嚴格了,沒有相關證件是不能開店的,還有人定期來督查衛生環境。我家現在及時打掃后廚,各種做飯工具都分類擺放。”
執法人員對超市冷凍產品進行檢查
金華市自2018年開始成立文明城市創建餐飲行業整治組,由金華市市場監管局牽頭,聯合綜合行政執法局、商務局等多部門進行督查,及時下發督查通報。同時借助文明城市創建小餐飲提升改造契機,出臺《金華市本級農貿市場和餐飲行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資金補助實施辦法》,對小餐飲店按“五化”標準進行改造的,經過驗收合格,且從業人員經過培訓合格的,給予每家3000元的經費補助。從2018年至今,按“五化”標準改造完成的小餐飲店已達2000家次。
“要想監管有成效,必須執法先開道。很多小餐飲店主不配合檢查,甚至阻撓,這使我們執法人員很不好開展工作。”李可春說,金華市市場監管局以“零口供”的快速辦案模式對小餐飲店進行監管處罰,有效解決了以往小餐飲店主“講講不聽、說一下動一下”的監管尷尬局面,同時加強對店內衛生條件差還不聽監管的小餐飲店的處罰力度。截至目前共處罰小餐飲店1000余家。
針對小餐飲店開關門頻繁、“僵尸戶”多的實際,金華市嚴格按照浙江省市場監管局關于食品經營許可數據清理提升工作要求,進一步加強食品經營許可管理,及時清理問題數據,完善推出機制,確保基礎數據完整準確、真實有效,滿足落實事后監管措施。自開展食品經營許可數據清理以來,金華市四類問題數據餐飲環節均100%完成清理。
穩抓信息化 監管模式轉型升級
學校后廚的烹飪間、消洗間等安裝高清攝像頭,學生們的每頓飯從洗菜、炒菜到餐具清洗消毒等每一個環節都在視頻監控中;市場內的智慧大屏隨時播放著農殘檢測結果……近年來,金華市不斷完善基層監管設施建設,積極探索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理念,以信息化手段推動傳統監管向智慧監管轉變,構建具有金華食品安全特色的“智慧監管”體系。
“在四牌樓市場,我們購置了智能檢測設備,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App、微信等方式自助查詢檢測視頻和檢測結果,前來購物的消費者更放心了。”金華市市場監管局食品流通監管處處長朱昶介紹,金華市目前已完成55家城區農貿市場質量追溯和快檢體系建設,16家農貿(農批)市場電子追溯體系建設。
“以前我們還需要實時人工檢查,現在通過這個‘智慧大腦’系統,可以自動抓拍不符合規范的經營動態,并及時觸發處置預警,實現了智慧安防模塊代替市場歇業時的人工巡防。”蘭溪門市場經理李昂杰說,“五化”改造后,市場不僅干凈整潔,智慧化監管的投入使用也極大地方便了管理。
在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方面,金華市共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信息庫管理主體4196家,實施可追溯主體2014家,已實施二維碼追溯管理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企業)1611家。縣級以上示范性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示范性家庭農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率達100%。
此外,金華市運用“互聯網+”思維,率先推出全國首個涉餐平臺智慧監管系統,破解了監管難題,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式監管。“有了這套智慧監管系統,平臺再也不用擔心碰到假的證照了,一查就能辨真偽。我們監管部門也能隨時掌握平臺上的餐飲主體情況,許可證快到期的,通過預警信號提醒平臺,到期還未換證的,二話不說立即下線。”金華市市場監管局網絡監管處處長周丞介紹,金華市已有1.7萬家餐飲單位實現網上亮標和證照可視。
目前,金華市已構建完成食品藥品智慧監管網,整合全市14萬余家食藥企業1.5億條數據,完成2000多家企業7800個探頭視頻接入,建成可追溯、可分析、可研判、可預警、可管控的智慧監管體系。
上一篇:打響"金"字招牌推動食業高質量發展
下一篇:利好政策連發 力推保健食品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