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1:31 瀏覽量:1042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 奶業產業發展問題研討會日前在北京召開。會議由全國畜牧總站主辦,全國畜牧總站奶業與畜產品加工處承辦。會議分析了奶業的前端苜蓿產業的發展,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項目調研和評估專家分組別就各組督查和評估省區的實施情況進行了交流和匯報。
全國畜牧總站高級畜牧師李競前強調,苜蓿是牧草之王,據測算,飼草料成本約占奶牛養殖成本的60%,苜蓿產業對奶業的發展影響重大。在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要進一步支持苜蓿產業的發展,支持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優化奶業扶持政策,持續推進奶業全面振興。
2012年以來,農業農村部會同財政部實施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建設項目,帶動我國優質苜蓿種植面積和質量快速提升,有力促進了我國苜蓿產業和奶業發展。2020年10月,根據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要求,由省級畜牧行政部門牽頭,對2018年以來苜蓿項目實施情況開展項目自評。在自評的基礎上,派出7個專家組分別赴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河南、甘肅、青海、寧夏等7個省區,對項目實施情況開展調研和評估,以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的跟蹤管理,進一步完善和優化項目實施。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有關人員表示,苜蓿產業的發展是奶業振興的需要。2020年受新冠疫情和國際貿易環境的雙重影響,畜產品發展壓力增大,國家對奶業發展空前重視。專家們分別從項目總體建設情況、評估點項目實施情況、項目實施成效、問題與建議四個方面發布了評估報告。“這次研討會是為了了解苜蓿發展的精準情況,為以后研究起草振興奶業發展報告積累詳實材料。”該人士強調。
荷斯坦雜志社主編豆明以《全球疫情下國際苜蓿生產貿易及國內供給新突破》為題,從全球苜蓿生產和貿易形勢、貿易戰和全球疫情對苜蓿貿易影響、中國苜蓿供給國產份額與價格、中國奶牛場苜蓿利用趨勢、中國奶牛逆勢增長和未來供給新突破五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趙連生講解了全國青貯苜蓿生產情況和苜蓿青貯質量分級。
會議還重點圍繞飼草產銷形勢分析,苜蓿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優質飼草產業結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建議等主題進行了互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