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5 11:32 瀏覽量:1686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記者楊曉晶)日前,由《中國乳業》雜志社組織撰寫的書籍《世界主要奶業國家奶業發展及與中國合作現狀》出版。
該書以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俄羅斯、阿根廷、德國、英國、法國、荷蘭、愛爾蘭10個主要牛奶生產國及消費國為研究對象,利用各國奶業統計年報、奶業白皮書及國際機構數據庫的乳制品貿易數據,分析了各國奶牛養殖、生鮮乳銷售、乳制品加工及消費等奶業生產現狀,以及乳制品、種牛、苜蓿草等的貿易現狀。并從乳制品貿易、種牛進出口、行業交流、企業投資合作、政府合作等方面論述了與中國的奶業合作現狀,最后對我國與各國之間的未來合作進行了展望。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數據顯示,2010—2019年,全球人均乳制品消費量由104.6千克/年上升至111.4千克/年,在消費的推動下,全球牛奶生產量由7.2億噸增長至8.5億噸。在以液體乳消費為主的時代,奶業市場區域化成為各國乳業常態,牛奶的生產、加工和銷售都以本國為主。而隨著乳制品生產的規模化發展,牛奶被轉化為貨架期更長的奶油、奶酪等干乳制品,使得乳制品跨國貿易更加便利。2010—2019年,全球乳制品貿易量由4780萬噸增長至7670萬噸,占生產量的比例也由6.6%增長至9.0%。新西蘭、歐盟28國、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作為主要出口國,出口量占世界貿易量的比例穩定在72%—73%,保證了世界乳制品貿易的穩定供應。牛奶短缺地區如非洲和亞洲,尤其是中國對乳制品的需求強勁,推動了世界乳制品貿易量的不斷增長。
據統計,2010—2019年,我國人均乳制品占有量由28.6千克/人上升至35.5千克/人,僅有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消費潛力巨大。一旦我國市場潛在需求變為現實,誰來保證供給?這不僅需要我國自身的努力,同時也離不開國際合作和世界貿易。2019年,我國進口乳制品1731萬噸(折合生鮮乳),占國內需求量的34.5%和全球貿易量的22.6%,分別比2010年提高了17.9和9.2個百分點。
我國奶業是“舶來品”,產業化發展不過數十年的時間,世界奶業強國的現在就是我國奶業發展的未來。分析其發展歷程,對于科學判斷我國奶業發展所處的階段,探索奶業未來發展的現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借鑒意義。通過分析世界主要奶業國家奶業生產及貿易現狀,可為進一步優化我國乳制品貿易的進口國別和地區結構,制定實施戰略性的多元化進口政策提供依據。
該書分別分析了美、俄、荷、德等10個國家和我國的合作現狀。在奶牛養殖現狀部分,通過介紹近20年甚至更長年份上述國家產奶量、奶牛單產、養殖場數量、牛群規模、養殖方式、品種等變化情況,分析我國與各國奶牛養殖存在差距的原因。在生鮮乳銷售部分,通過介紹生鮮乳即原料奶的銷售方式、定價機制、奶價近幾年的變化情況等,為我國制定養殖加工利益聯結機制提供參考。在乳制品加工部分,主要介紹了不同國家乳品加工企業類型、主要乳制品產量產值等。在乳制品消費部分,主要介紹該國各類乳制品消費情況,并探討其成因,為我國開展乳制品消費宣傳提供參考。在奶業貿易部分,主要介紹乳制品、活牛、苜蓿草等的貿易量及貿易國,進出口形勢變化等,為我國拓寬進口來源國提供參考。
業內人士認為,該書內容全面、數據詳實、信息量大,是奶業行業主管部門、協會、科研工作者、奶牛養殖及乳制品加工等從業人員了解世界奶業發展的重要參考資料。
上一篇:奶業產業發展問題研討會北京召開
下一篇:懶宅經濟力促方便速食新品進入新賽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