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9 17:01 瀏覽量:1900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也是食品產業在變局中開新局的奮進之年。“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這一戰略決策中,食品產業將凸顯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發揮出更為重要的產業經濟、消費經濟、區域經濟的拉動作用和支柱作用。在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中,食品產業將肩負起更為重要的使命和擔當。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食品行業的代表委員和行業專家,就食品產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本報訊 (記者王金臣)小漿果是指以藍莓、樹莓等為代表的高顏值、高營養價值、高附加值的“三高”水果,大多不耐存儲,鮮果貨架期短,部分適口性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科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研究員王靜建議,提升核心科技競爭力,助推小漿果走向大產業。“小漿果富含維生素、花青素等營養物質,且多在無污染的山區和林區種植,不與主糧爭耕地,病蟲危害小,符合綠色或有機食品標準發展理念,是惠民生的朝陽產業。”王靜說。
多年來,小漿果備受國際市場青睞,從鮮食到干果、凍果,從食品到保健食品,產業鏈不斷延伸,產品銷量逐年擴大。王靜表示,我國小漿果雖然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但仍存在價格居高不下、政策支持力度小、資源建設與產業規劃滯后、科技投入少、功能成分挖掘利用不足等問題。王靜表示,將小漿果發展成大產業,要以地域和品類為細分基礎,以市場為導向,提升集約化程度,降低生產成本。“我國的漿果產業不缺產品,但缺乏精品。應注重不同小漿果產品特殊的營養功效挖掘,加強小漿果市場培育和消費者教育,同時鼓勵地方政府通過頂層設計培育出集栽培、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龍頭企業。在原有銷售基礎上結合線上銷售、網絡直播帶貨等新興營銷手段,探索多業態融合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著力破解小漿果有特色、品質優但產業體系不完整以及宣傳銷售不暢等問題。”王靜說。
王靜表示,小漿果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產業鏈條長、技術環節多,產業發展對技術依賴度高。她建議,加強專業研發機構的科技投入,開展小漿果資源調查、收集、引進、保存、保護等基礎性工作,重點提升小漿果種質創新、采收運輸、加工開發的綜合水平,提升核心科技競爭力,促進產業可持續發展。要深入實施小漿果精品戰略,建立科學、嚴謹、安全、高效的標準和質量控制體系,建立產品質量追溯手段,打造精品,撬動更高的效益增長杠桿。要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堅持以品種培優、品質提升為基礎,以標準化生產為導向,以品牌打造為引領,發展小漿果特色經濟,挖掘小漿果的生態資源價值,滿足居民消費健康多元化需求。
上一篇:余東代表:加強對中華老字號的保護和發展
下一篇:劉文新代表:扶優扶強國家級龍頭茶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