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10:01 瀏覽量:14323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農業現代化,種業是基礎。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打好種業翻身仗”,并對打好種業翻身仗做了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涉及種質資源保護、育種科研攻關、種業市場管理等全鏈條各個環節。隨著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世界各國在種業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種業該如何“強優勢、補短板、破卡點”?如何提高種源保障能力和種業創新能力?如何打好打贏種業翻身仗?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本報訊(記者王京臣)畜禽良種是畜牧業的“芯片”,是推動畜牧業發展最活躍、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對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超過40%。畜禽種業位于畜牧產業鏈的頂端,也處于畜牧科技創新鏈的最高端,是畜牧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全國人大代表、民盟陜西省委副主委、陜西省林業局副局長昝林森表示,應盡快完善相關法規和頂層設計,創新畜禽種業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進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實施,構建畜禽聯合育種技術平臺,提升畜禽種業核心競爭力。
當前,我國畜禽種業已經進入了“主動創新”的發展階段,自主創新能力穩步增強,部分畜禽自主品種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盡管如此,昝林森坦言,我國畜禽種業現狀仍然堪憂,主要表現在對畜禽良種外依存度高、自給率低;“放管服”改革不到位,缺乏對畜禽種業創新工作的系統規劃和頂層設計;新品種(系)評價認定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卡脖子”問題突出;對地方畜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不夠,種質創新體系不健全,支持力度和創新能力不強;產學研、育繁推一體化工作進展緩慢,大部分育成品種生產性能與國外品種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等,部分優良品種核心種源依然主要依賴進口,建設現代畜禽種業面臨諸多難題。
為此,昝林森建議,應盡快修訂完善畜牧法和《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和畜禽遺傳資源鑒定辦法》;盡快組織研究制定系統性強且能夠管長遠的動物種業創新發展規劃,并配套設立政府種業專項基金;盡快試點以市場為導向的新品種、新品系登記認定制度,引導育種與生產有效對接。同時,啟動畜禽新品種、新品系、配套系省級認定試點工作,激發市場活力,提高社會參與度。
昝林森表示,當前,要繼續以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為支撐,重點支持畜禽核心育種場、原種場、資源場等項目建設,抓好性能測定等育種基礎工作,強化數據統計分析評估和發布,推動育種企業(場站)之間遺傳交流,堅定不移推進聯合育種,推進優質高產新品種、新品系、配套系選育優化,選育一批優勢特色品種(系),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
此外,充分發揮相關科教單位研發優勢和大型畜牧龍頭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提高畜禽種業產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推廣應用水平。推動現代種業發展基金進入畜禽領域,完善畜禽種業政策性保險,圍繞畜禽種業發展的保育繁推環節,分別抓各個環節的關鍵點,完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