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0 10:00 瀏覽量:11985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農業現代化,種業是基礎。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打好種業翻身仗”,并對打好種業翻身仗做了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涉及種質資源保護、育種科研攻關、種業市場管理等全鏈條各個環節。隨著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世界各國在種業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種業該如何“強優勢、補短板、破卡點”?如何提高種源保障能力和種業創新能力?如何打好打贏種業翻身仗?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獻策。
本報訊(記者王金臣)種子是農業的“芯片”。一粒種子雖小,卻關乎14億中國人的“飯碗”安全。全國政協委員王國海建議,構建中國種業的“一梁三柱”,即頂層設計之“梁”、創新優勢之“柱”、產業優勢之“柱”、構建治理優勢之“柱”,舉全國之力打一場種業“翻身仗”,搶占全球種業技術制高點。
王國海建議,從國家戰略層面推進我國種質資源保護和研究,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和引進國際一流育種專家,建設好國家農作物、畜禽和海洋漁業三大種質資源庫,夯實種業創新的物質基礎。打好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組合拳”,扶持中國種業發展。
王國海談到,應加大對現代種業的基礎科研投入,依托國家重點農業科技創新實驗室,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推動增產增效、防災減災和現代育種等重大技術研發盡快取得新突破。以生物育種前沿技術為主攻方向,在全國分區域打造一批創新資源集聚、組織運行開放、治理結構多元的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構建基因修飾、生物合成、智能化育種等核心技術“集成洼地”。完善種業科研成果確權和成果交易平臺建設,加快種業創新成果轉化和權益分享。支持種業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鼓勵科研單位人才流向企業,最大限度激活創新資源。
與此同時,在全國種質資源優勢區域建設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培育一批國際級的“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建立國際一流的種業大數據中心,打造種業數字云平臺;建設國家分子育種和種子質量檢測管控等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加強政策引導扶持,鼓勵開展校企合作、企業整合、兼并重組,構建以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現代種業產業體系。
此外,還需構建監管有力的現代種業治理體系,打造強有力的種業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統一高效的農作物種業監管、執法體系,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盡快完善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和畜禽品種審定制度,提高種業市場準入門檻和技術壁壘,嚴厲打擊“拿來主義”等侵權行為,為種業原始創新、企業自主創新營造更好更優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