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9 14:31 瀏覽量:1563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中國食品報四川訊(蔣雪)提到社區,首先出現在市民腦海里的人有哪些——社區書記、工作人員,還是每天在院落守門的大叔?其實,社區里的活躍人群遠不止這些,例如兒童暑期興趣班的老師、院落舞蹈隊的熱心大媽等,而他們所在的社會自組織,除了能得到政府提供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專項保障資金”和“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專項激勵資金”兩項專項資金外,在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和平社區,他們還有了新的支持者——社區基金。
7月13日在和平社區舉辦的創意繪畫,今后,這類公益活動有社區基金來支持了。(資料圖)
8月2日下午,桂溪街道首個“社區基金”正式啟動,和平社區10多家企業和社會組織捐贈15萬元作為基礎啟動基金正式投入資金池,成為一支以“整合社區資源,打造多元共治平臺,促進和平社區慈善公益事業發展”的社區基金,隨著轄區企業和各方力量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和平社區正式踏上社區治理探索的創新之路。
營建美麗家園 促成更多公益項目落地社區
最近,和平社區黨委書記李國濤正忙著社區基金的前期準備工作和未來的運營規劃。“我們要建立的,就是一個能夠提高社區居民參與感、價值感的公益平臺。”
建立社區基金,并非街道、社區工作人員的突發奇想,而是從實踐經驗中一步步摸索出來的可持續路徑。2017年5月,成都高新區首個“市級學雷鋒志愿服務示范站”落戶和平社區,吸引了轄區7家公益性社會組織與12家愛心企業組成“1+N”社區志愿服務聯盟,對社區困難居民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的精準幫扶服務,并捐助了15萬元用于為貧困人員統一購買社保與重大醫療保險。
因此,和平社區想要成立社區基金的第一個理由,就是要將每筆錢落地到整個社區和居民的需求。“‘1+N’之后,我們發現轄區企業愿意參與社區建設,盡一份社會責任,而居民也感受到除了政府外其他社會力量加入后帶來的溫暖。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社區基金這個平臺,社區的慈善和公益事業將得到進一步延展,真正發揮各方力量的造血機能,推進我們的基層治理工作。”李國濤說。
社區基金還將帶來什么?在李國濤看來,這將使社區居民更加有參與感和價值感。“比如說,社區居民想要組織一場手工活動,除了可以申請兩項專項資金外,將來也可向社區基金申請提取,這將刺激更多的居民共同來建設和維護社區文化。”李國濤還介紹,根據和平社區困難家庭的現狀,接下來還可以通過社區基金,為這些家庭提供幫助。
“和平社區基金”由轄區10多家企業共同出資,設立基礎資金池共15萬元,由政府購買服務,引入第三方社會組織——成都高新區安逸舍社區服務中心運營并成立基金理事會,多方協同鼓勵社區居民、自治組織提出公益項目,通過建立資金使用規范、項目評審標準、過程指導等,促成更多公益項目在社區落地,服務居民,探索社區建設新模式,促進和諧社區發展。
拓展社區基金來源 實現社區可持續發展
今年3月,在中共成都市委組織部、中共成都市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委員會、成都市民政局三部門聯合出臺的《關于進一步深入開展城鄉社區可持續總體營造行動的實施意見》中,特別強調了激發社區居民建立自組織、推動成立社區基金(會),將建立社區基金(會)列為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的主要任務之一。
和平社區基金也應運而生。據了解,和平社區基金將用于社區發展治理的多個方向,除了幫助社區困難群眾外,還將推行社區自組織培育、社區營造項目和公益服務活動的開展。
“通過社區基金的平臺搭建,將以往政府、財政資金唱獨角戲的格局,演變為調動轄區多方資源、多元參與社區治理的可持續性發展模式。”桂溪街道社事科負責人黃煌告訴記者,不僅僅是從企業募集資金,社區中各個院落的停車費、公共場地租用等收益都將融入社區基金中儲存使用。
未來,“社區基金”有望在桂溪街道各個社區推廣。社區基金的發展將有利于發揮轄區內眾多大型企業參與社區治理、改革創新社區工作等諸多優勢,在深化基層社區治理模式和慈善公益體制機制改革、培育社會力量參與慈善公益事業發展、創新基層群眾自治機制等方面先行先試,使社會力量和社區居民在基層社區治理中真正發揮主體作用,形成區域內各類組織與居民群眾多元參與、共同治理、共促發展的基層社區發展治理體系,真正建設成為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
相/關新/聞
桂溪街道創享計劃
半年服務上萬居民
兒童讀書會、青年夜跑團……社區自組織開展的各類公益服務項目成效如何?是否對了居民們的胃口、真正提升了獲得感?8月2日,在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創享計劃實施一年之后,一場特別的“畢業”路演在凱德天府公開舉行,同時還舉行了由成都高新區桂溪街道辦事處主辦、成都高新區安逸舍社區服務中心承辦、凱德集團協辦的桂溪街道創享計劃結項活動暨和平社區基金啟動儀式。
活動現場,10余個社區自組織以“書香社區,未來可期”“魅力社區,動感無限”“健康社區,活動起航”等為主題依次路演,展示了去年通過票選獲得創享計劃資金支持的各個公益項目,同時還發起了“我在社區”“社區建設有我”“我為社區建設打Call”等微信話題互動,號召居民們共同參與討論如何挖掘社區資源可持續建設美好社區。
桂溪街道創享計劃通過設立街道一級的創享基金,鼓勵居民、社區自組織組織化地提出社區創新公益服務項目;通過建立資金使用規范、項目評審標準、過程指導與培訓體系等,探索社區建設新模式,促進和諧社區發展。在創享計劃實施的一年中,一共支持了21個社區自組織在社區開展了公益項目,項目覆蓋7個社區多個院落,讓上萬居民參與或享受到項目服務,增強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讓社區氛圍愈發濃厚。 (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