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9 14:39 瀏覽量:10736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2013年以后,時尚餐飲、大眾消費漸成主流,餐飲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方便快捷的速凍面點產品,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近些年來,這類產品發生了哪些變化?研發方面應該遵循何種思路?操作了10多年速凍面點的經銷商、成都錦粹食品商行(簡稱“錦粹食品”)總經理鄭鳳聲有著獨特的感受和看法。
本報記者 劉圣蓉/文
2013年后,速凍面點跨越發展
鄭鳳聲回憶,10多年前成都的餐飲店主要是自己制作面點銷售,對速凍產品并不認可,再加上速凍面點品類較少,可選擇的空間不大。當時,許多凍品商認為速凍面點損耗率高,管理不便,所以銷售熱情不高,只是捎帶著或季節性銷售。
隨著用工短缺、房租上漲、生活節奏加快等因素的影響,省人工、出品快的標準化速凍面點,在餐飲行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市場占有率逐漸提高。
“速凍面點真正迎來跨越式發展,是在2013年。”他分析,當時傳統餐飲向時尚餐飲轉變,時尚火鍋、烤魚、自助餐、茶餐廳等餐飲業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在這種趨勢下,花式點心等速凍半成品有了跨越式發展”。時尚餐飲比較重視個性化,對特色菜及配套的特色面點需求量較大。
相對來說,他更看好面點的發展空間。“特色菜后續操作越復雜,節點越多,出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對從業人員要求也越高。而面點供應的是成品,具有穩定性、可操作性,更容易形成可信賴的大品牌。”這一趨勢從銷量上可以看出來,如安井食品、千味央廚、屏榮食品等,它們的面點體量已達10億級別。
米制發酵產品成新食尚
2013年夏天,紅糖鍋盔開始走紅。隨后,紅糖糍粑等紅糖類面點迅速火了起來。如今5年過去了,這類產品的市場狀況怎樣?還有發展空間嗎?
“它們的生命周期處于前半階段。很多廠家還在解決產品工業化的生產問題和質量問題,沒到拼價格的階段。”作為紅糖鍋盔、紅糖糍粑的研發參與者,鄭鳳聲認為,這兩款經典傳統小吃,經受住了檢驗,現在整個市場容量仍在擴大。
據介紹,在錦粹食品的產品體系中,紅糖類面點的銷量雖處于穩步增長的狀態,但仍不能與芝麻球、南瓜餅相提并論。這類產品在生產工藝上,還沒有達到芝麻球、南瓜餅的先進程度,一旦有更大突破,就會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到時候市場空間會更大。
鄭鳳聲分析,近幾年,速凍米面產品的變化主要呈現出兩大特點:
一是2014年以前以油炸食品為主,之后則以蒸制類產品為主。“2014年左右,速凍面點銷量開始加速增長,且出現了很多新產品。其中,紅糖鍋盔、紅糖糍粑、紅糖饅頭、手抓餅、流沙包、卡通包等產品推廣得比較成功。”鄭鳳聲說。
二是米制發酵產品成新食尚。消費升級趨勢下,人們對口感的要求更高,行業內開發出的復合材料產品,需要生產廠家對原料和生產工藝有獨到的見解。近幾年來,米制發酵產品成為許多廠家的新選擇,如桂花糕。他認為,最近比較流行的當屬整粒米產品,如米漢堡、米燒麥、米香腸等。
產品研發遵循三個思路
經銷商是廠家與市場的銜接者,也是對產品推廣情況最了解的群體。作為推廣速凍面點12年的實戰者,鄭鳳聲分享了自己的研發思路。
其一,對既有產品做改良。研發人員可以用新工藝、新生產線改良部分原料和工序,使產品品質更高,口感更好,穩定性更強,成本更低,讓消費者和客戶更喜歡更信賴。總結起來就是:創新加打磨,將產品做到極致。
其二,對傳統經典產品進行工業化改良。如速凍油條、速凍面條、紅糖鍋盔等,都是利用新原料或新工藝尋求了突破。“一旦形成獨特思路,會長時間領先于其他廠家,獲得豐厚的利潤。”鄭鳳聲認為,這個思路更適合大廠家做產品戰略。
其三,做新概念、緊跟時代潮流的產品,如卡通包、“網紅”產品等。這種產品是對消費趨勢和流行趨勢的理解所產生的,屬于現象級事件,業內人士要謹慎分析后再做研發決定。
速凍面點細分,各有側重
如今速凍面點的隊伍已經十分龐大,作為專業面點供應商,鄭鳳聲將其進一步細分為傳統點心和主食類面點兩個板塊。這兩類產品各有什么特點?適合哪些餐飲通路?
鄭鳳聲認為,傳統點心對口感、樣式、色澤、概念要求很高,只有符合以上所有條件的產品才能脫穎而出。酒席、火鍋、自助餐、特色餐飲(茶餐廳、步行街特色美食店)、食堂、配餐等,是比較適合這類產品的餐飲細分通路。
造型獨特、制作精美、口感良好、富含美好寓意、緊跟時尚的點心,是酒席上的必備品。不過點心的功能性,決定了其以點綴的角色出現,這就要求規格偏小,品質稍高,精致一點。此外,點心類產品供應鏈條長,中間加價率不一,導致終端用戶使用成本較高。
至于主食類面點,在房租上漲、人工成本增加、生活節奏加快等的綜合作用下,他認為近年來有大規模工業化的趨勢。不過要做到大規模推廣,產品須同時具備剛需、高頻、穩定、標準、健康等多項條件。這類產品從工廠到消費者的供應鏈條短,消費量較大,毛利較低。(中國食品網轉載發布)
上一篇:江浙傳統美食升級變爆品,白糖桂花糕火了
下一篇:江蘇器械所開展“找補改提”走訪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