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10:06 瀏覽量:28582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本報訊(記者王金臣)2020年,社區團購在全國大規模發展引發社會各方關注。其中社區團購以生鮮食品銷售為主,網上平臺下單,網格站發貨,社區團長履約的模式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影響了消費者的滿意度和行業發展。應部分社區團購企業需求以及市場監管有關部門要求,依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2020年9月發布的《食品銷售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指南(試行)》,近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組織起草了針對社區團購模式特點的兩項團體標準——《社區電商食品安全入駐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入駐管理規范》”)及《社區電商食品安全履約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履約管理規范》)。
《入駐管理規范》規定了社區電商平臺對入駐平臺銷售的食用農產品、預包裝食品及食品相關產品在經營商家資質、商品資質、生產商現場管理、商品質量方面、商品食品安全指標等方面的具體食品安全要求。在商家資質方面,《入駐管理規范》要求在社區電商平臺銷售水果蔬菜、畜禽肉、蛋、海鮮水產等食用農產品品類的商家以及銷售冷藏冷凍等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及食品相關產品、酒類、食鹽的商家應具備《營業執照》及《食品經營許可證》等相關要求。其中,商家為商品生產企業時應具備《營業執照》及相應商品生產資質,可不具備《食品經營許可證》《酒類商品零售許可證》及《食鹽定點批發企業證書》。在商品資質方面,《入駐管理規范》針對國產食用農產品、國產畜禽肉商品、國產預包裝食品及食品添加劑、國產食品相關產品、小作坊食品、進口商品以及裱花蛋糕、熟食鹵味等現場制售的非預包裝食品提出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入駐管理規范》指出,裱花蛋糕、熟食鹵味等現場制售的非預包裝食品不宜在社區電商平臺銷售。
《入駐管理規范》還明確了社區電商平臺以及商家食品安全職責。要求社區電商平臺應對商家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商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制定完善的資質審核規則,建立資質審核系統以及檔案或相關系統,發現商家有違反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等法律規定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發現嚴重違法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要求商家及時在系統上傳商家、商品及品牌資質,按約定的商品品質標準供應商品,嚴格篩選,把控商品質量,確保包裝、運輸、感官及食品安全指標符合法規標準及社區電商平臺的要求,嚴格遵守食品安全相關的法規標準規定,與社區電商平臺簽署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書,承擔入網食品經營者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履約管理規范》規定了社區電商平臺在中心倉、網格站及自提點等履約環節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履約管理規范》要求,中心倉應具備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僅限于商品入庫驗收制度、食品貯存管理制度、倉儲操作食品安全管理相關制度、設備設施管理制度,不合格品處理制度、廢棄物處置制度、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食品安全培訓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場所及設施設備清洗消毒制度、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案。中心倉應配備與運營規模相匹配的專門的食品安全管理團隊及人員,包含驗收人員、檢測人員、現場稽核人員等,應確保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參加過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標準和專業知識培訓和考核,具備從事商品驗收、商品檢測及現場稽核等業務應具備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知識。
在入庫、在庫、出庫食品安全管理規范上,《履約管理規范》要求,入庫時對車輛、商品資質、動檢驗檢疫合格證明進行查驗以及抽取適當數量的商品進行感官查驗,對不同的商品的食品安全風險進行分級,按照預防為主和風險管理的原則,采用快檢的方式對高風險果蔬商品及畜禽肉蛋商品開展快速檢測;在庫時,中心倉未經批準不得從事食品生產加工和經營活動,應設置不合格品專區或獨立隔間內存放變質或過期食品、下架后暫停銷售食品、退貨食品等特殊食品,應有明確標識,并做好記錄;出庫時分揀投線過程中不應存在交叉污染的情況,常溫商品、冷藏商品、冷凍商品應分開投線,不得存放在統一容器內;生食與熟食、食品與非食品不得混放;具備特殊氣味商品應單獨投線,嚴禁與其他商品混放在同一容器內。
此外,《履約管理規范》還對中心點、網格站以及自提點提出選址、布局、設備設施、在站出站食品安全管理、配送食品安全管理、清潔消毒、員工衛生管理、有害生物防治規范、公共事件應對等食品安全管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