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6 10:07 瀏覽量:1910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中國調味品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白燕
川調是川味復合調味料的簡稱,主產區以川渝地區為主,主要用于傳統及創新川菜口味的菜肴和食品,產品銷往全國乃至國際市場。隨著川菜的流行,川調產業逐漸發展壯大。各類產品品種豐富,不斷創新并迅速迭代,品牌眾多,市場繁榮且競爭激烈。我國川調產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壯大的,都有哪些發展特點,未來又會面對哪些挑戰呢?
川調產業的未來
品牌化進程加速,競爭更加激烈
雖然川調產業發展空間和體量較大,也大有全國化發展的趨勢。但是川調產業的集中度和品牌集中度依然很低,除幾家營收超10億元的品牌企業之外,大部分以中小企業為主,營收為1億—3億元的企業品牌成為川調產業的中堅力量,備受資本關注,發展勢頭強勁,競爭激烈。營收在1億元以下的企業品牌眾多,大小不一,以滿足當地特定飲食需求和特定消費群體為主。
未來,川調產業的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實力強大的調味品品牌企業將快速擴張并布局全國;一些定位精準且差異化明顯的產品將避開同質化競爭,開辟出一片藍海;而一些中小企業的落后產能將面臨被淘汰的局面,川調產業的集中度和品牌集中度都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川調產業的品牌化進程將呈現啞鈴型結構,主打高端市場的高端品牌和以下沉市場大眾消費者為目標客戶的大眾化品牌將更受青睞。
餐調融合緊密,餐飲定制調味品需求旺盛
近年來,餐飲業與川調產業的融合更加緊密。一些知名餐飲企業,如海底撈、德莊、小龍坎、楊國福、眉州東坡等,利用其客戶優勢和終端把控能力,開始進入調味品生產領域,或建立自主調味品品牌,或建立調味品生產基地,以保證調味品供應鏈的質量安全和穩定供應,形成專業化協同、降低采購成本,并在此基礎上進入調味品賽道,參與市場競爭,實現調味品的專業化運營。
而調味品企業也利用其風味解決的技術優勢和生產制造優勢,參與餐飲業的新菜研發、品牌孵化和品牌賦能過程中,實現了餐飲業定制化調味品企業的定位。
未來,隨著川菜國民化和標準化進程的加快,川調產業的餐飲定制將成為新的增長點,并將得到快速發展。當前川調企業中已經涌現出一些具有較高生產能力的餐飲定制調味品企業,如新雅軒、圣恩、九眼橋、辣海等。作為調味品企業中的風味解決服務提供商(餐飲及食品定制企業),這類型企業幫助餐飲企業實現了后廚的標準化和菜品的豐富,促進了餐飲業的創新和快速發展,也極大地提高了自身企業的新品研發能力,縮短了調味產品到用戶的中間環節。
擁抱資本,整合資源,協同發展
川調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市場空間巨大,得到了各資本的廣泛關注。有些品牌已經實現了資本化運作,登陸主板,實現上市,如天味、千禾和涪陵。有些品牌已經完成了企業股份制改革,引入戰略投資方,如四川丁點兒食品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披露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募集4.3億元,用于標準化川味調味料研發、生產基地擴能技改等項目;GOMI資本孵化器與四川友聯味業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上市戰略合作協議》;澄明食品宣布完成6000萬元A輪融資,由嘉御基金領投,不惑創投、啟承資本、鍋圈供應鏈跟投;飯掃光完成億元B輪融資,由深創投領投,地方產業基金跟投;王家渡完成A輪融資,獲得復星星元、番茄資本億元投資。
此外,川調1億元以上產值的企業還有幾十家。未來幾年,圍繞著這些重點企業的投資、收購和兼并的資本化運作,將會逐步展開。
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品牌之間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也成為一種可能,不僅減少了內耗和資源的浪費,還可以一起做大蛋糕,并提高各自的競爭水平和抗風險能力。
競爭門檻提高,競爭維度增加
川調產業也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新消費市場、資本實力、核心技術、智能制造能力和數字化運營水平等方面,使得川調產業競爭門檻有所提高,競爭維度增加。簡單模仿、跟跑和低價傾銷的方式將逐漸失去生存空間。
新消費市場與消費群體
各消費群體中的Z世代人群和新中產精英人群,更加關注產品的顏值、產品的趣味、內容IP營銷和關聯,講究身份認同和精神需求,并在意效率的提升。他們對調味品的購買,不僅僅是解決飲食中對味道的需求,也成為了一種彰顯品位和身份的生活方式,體現的是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當然,廣袤的下沉市場的消費空間和消費潛力依然巨大,包括新農村居民、小鎮青年和銀發族人群等。市場與渠道呈現多層次特點,對不同消費族群的深入研究和市場定位,是企業競爭戰略的前提。
資本實力 川調賽道被資本關注,資本與川調產業的緊密結合,將促進優勢品牌企業的勝出,淘汰落后企業。企業間資本實力的比拼成為企業競爭的基礎。
核心技術 川調產業品牌眾多,產品同質化現象明顯,存在一定的“內卷化”現象。突破同質化困境的路徑之一,就是提高企業核心技術水平,從關鍵技術上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優勢,修筑企業自身的防火墻和護城河。
智能制造 川調以復合調味料為主,生產線和生產設備在之前都比較簡單。但是近幾年,隨著品牌的投入和技術改造能力的提升,川調產業的機械設備和生產線智能化管理的水平極大提高,如天味、千禾的智能化生產線。
專業服務于火鍋底料、復合調料生產的機械設備企業,也在與川調企業的需求對接和共同研發下,設計出先進的生產線和機械設備,對于一些關鍵環節,如排放味道的去除等的設備研發能力也有所提高,也提升了川調行業機械設備制造和智能制造的能力和水平。
未來,在“碳中和”的國家計劃中,必將對生產企業的環保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與環保相關的設備改造、研發和制造將成為川調產業的迫切需求。
數字化轉型 疫情加速了企業的數字化進程,經歷了疫情,數字化轉型對于企業來說,從可選項變成了必選項。包括數字化營銷、數字化采購和數字化管理,并利用數字化的手段賦能企業戰略和商業模式。
在不確定性的時代,數字化是最大的確定性。數字化正在深刻地影響著川調產業的供應鏈協同關系,需要相應的數字化平臺來提高匹配效率。
新媒體、全渠道、信息的多元化和多中心,使得產品營銷的難度加大,需要運用數字化營銷的方式來解決觸點的碎片化,甚至粉末化的問題,避免營銷行為浪費在非精準目標人群身上,準確獲取精準客戶的畫像和顆粒化需求,沉淀私域客戶流量,并提高客戶對企業品牌的消費認知。
數字化轉型是趨勢,但剛剛開始。未來,這一轉型將逐漸拉開川調企業間的競爭差距,競爭實力也由此開始體現。
國際市場 川菜的國際市場有比較好的基礎,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海底撈等新的餐飲連鎖品牌成為主要力量。隨著川菜的國際化,川調產品的海外市場開拓空間廣闊。
目前,受全球疫情的影響,海外市場暫時停滯。川調產業獨立開辟海外市場的工作也取得較大進展。今年3月1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生效,中歐互認地理標志,郫縣豆瓣、眉山泡菜、重慶石柱辣椒等名列其中。
川調產業發展的冷思考
川調產業是一個風口,也是一場盛宴,入局者多,追捧者多,跟風者也多。商業模式和市場運營的創新不斷,新老品牌交替發展,成為了投資界和消費者青睞的產業之一。
盡管如此,川調產業也需要在高熱度下,進行一些理性的冷思考。對一些存在的商業現象進行研究,分析它們是否符合商業的本質和市場的邏輯,找到痛點和問題所在,才能穿越周期,實現長期增長。尤其是目前在疫情和經濟周期的雙重影響下,市場相對疲軟,增長相對乏力,我們更需要靜下來思考并尋找方向。
在大爆炸的信息面前,如何辨別有效信息?在各類服務平臺涌現,能力良莠不齊面前,如何選擇專業平臺、少走彎路?在過高的盈利模式面前,如何保持投資的冷靜并避免投機的心理?在紛繁的市場現象面前,如何保持定力,堅持本真?在個別過度追求資本炒作的現象中,如何堅持長期主義,做好實業,做好產品?
在下一步高質量發展的大時代里,需要的是專業精神、長期主義。而這一切的前提,則是選準賽道,腳踏實地,深耕細作,實現企業的價值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