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5 13:49 瀏覽量:20793 來源:貴州日報
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個世界糧食日,主題是“行動造就未來。更好生產、更好營養、更好環境、更好生活。”10月11日至17日為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主題為“發展糧食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為此,貴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省農業農村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婦聯聯合印發了《2021年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實施方案》,通過舉辦世界糧食日活動、評選貴州省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組織“糧安記者貴州行”主題采訪等活動,展示貴州持續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形成糧食興、產業旺、經濟強的良性循環等方面的成就。同時,在全省廣泛宣傳糧食節約減損的有效做法,普及愛糧節糧、營養健康知識,積極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濃厚氛圍。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構建現代糧食產業體系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產業。近年來,貴州持續推進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項目,緊扣“五優聯動”建設內容,推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三鏈協同”,構建從原糧到成品、從產區到銷區、從田間到餐桌的“大糧食”“大產業”“大市場”“大流通”的現代糧食產業體系,培育核心優勢產業,加快產業集聚發展,實現糧食產業興旺、農民增收、企業增效、消費者得實惠,為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
9月7日,湄潭縣永興鎮,清澈的湄江河兩岸稻浪翻滾、稻香彌漫,一臺臺收割機歡快地將金黃的谷粒悉數收入“囊”中。該鎮永興橋村的竹香米業公司“大粒香”優質稻基地里,負責基地日常監管的農民高方平不時摩挲著沉甸甸的稻穗,沉浸在收獲的喜悅里。“他今年笑瞇了,至少能掙20萬元,包包都要脹滿了!” 該公司辦公室主任張洪波說。與高方平同樣高興的鄭定生是該鎮共和村燕子巖組的訂單種植承包大戶,“今年的稻谷訂單價格一斤2.3元,曬都不用曬,直接拉過去過磅測水份,剩下的就等著數錢了!”鄭定生說,農戶流轉土地后可在基地做零活,如鄭顯奎今年僅在他基地做的零活收入就有1.3萬多元。
據張洪波介紹,自8月中旬開鐮以來,公司近2萬畝優質稻基地陸續奏響“名鎮竹香—北緯27度鮮季黔米”豐收曲。作為“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企業、中國百佳糧油企業,湄潭縣竹香米業有限責任公司為簽訂優質稻訂單的農戶設置最低保護價,通過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充分發揮示范企業引領作用,培育優質稻種植示范基地,帶動擴大優質稻生產,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戶收益,將具有高原特色的“貴州好糧油”優質糧食工程拓展推廣、落地生根。
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在貫徹落實國家和省糧食安全戰略中主動作為,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防風險、穩市場、保安全,圍繞產業發展、圍繞老百姓和村集體收入、圍繞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圍繞一二三產融合、圍繞村容村貌整治、圍繞黨建引領和黨史教育開展工作,助力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目標。在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保障體系中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在培育優勢產業上“特”、示范引領上“專”、實施品牌戰略上“精”,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好山好水出好糧。各地因地制宜,在著力培育核心優勢產業、發展優質特色糧油上各顯神通。湄潭縣依托湄江河流域肥沃的土地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態,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以“優質稻+N”形式大力發展優質糧油訂單基地,全縣涌現出茅貢米業、龍脈皇米、竹香米業等20多家優質米企業和著名品牌。該縣永興鎮茅壩龍脈皇米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建明通過成立種植合作社、米業公司和鄉村文化旅游公司,5年把一個貧困村變成小康村;貴州茅貢米業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流轉土地訂單生產方式,在湄潭、鳳岡、余慶、天柱、惠水、石阡、西秀等縣(區)建立核心基地2萬多畝,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實施打造“中國高端大米第一品牌”戰略。“無論是土壤、陽光、水分,還是種子、生產工藝,我們都具備把‘大粒香’打造成中國高端大米第一品牌的條件。”公司董事長周建華信心滿滿。“中國薏仁米之鄉”興仁市,薏仁米產業已成為最大的致富產業;仁懷市、金沙縣依托茅臺產業鏈優勢,大力發展釀酒高粱產業,農民戶均增收超萬元;銅仁市、黔東南州精心培育香禾糯、山茶油等特色產業核心品牌助農增收。
把品質優勢轉化為品牌優勢
“優質、原生態是貴州糧油的品質優勢,但由于種植要求及成本原因,在市場價格競爭上處于劣勢。”貴州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規劃建設處同志分析說。據貴州茅貢米業有限公司基地辦負責人方紅林介紹,原生態優質稻米種植不施化肥,通過種植綠肥(紫云英)、油菜(快開花時砍掉)以提高肥力,輪放稻田鴨除草、捉蟲,僅施用生物農藥一項每畝就要增加成本300多元。
如何讓“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綠色生態優質糧油等產品走出貴州,創造更高價值?“必須在強化品牌打造的基礎上加強廣泛宣傳,突出‘綠色生態’和‘優質特色’兩張名片,提升品牌影響力,增加產品附加值,讓貴州優質糧油走上種植面積增加、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良性發展道路。”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信息中心主任羅永生說。
2017年,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抓住國家實施“優質糧油工程”契機,制定實施“貴州好糧油行動計劃”,通過優化種植結構促進“優糧優產”、強化質量導向促進“優糧優購”、提升儲糧水平促進“優糧優儲”、引導精致加工促進“優糧優加”,從“種植好、品牌好、質量好、營銷好、管理好、效益好”六個方面積極打造綠色優質、健康營養、受市場青睞的貴州好糧油品牌。投資4億元將茶油產業前景較好的天柱、玉屏、岑鞏、石阡等9個縣納入“中國好糧油”油茶示范縣建設,以種、加、銷“三環”為著力點,大力發展油茶產業,油茶產業成為貴州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產業之一,取得農民得收入、村鎮得產業、企業得資金、地方得發展、國家得糧油儲備、社會得良好生態與優質糧油供給的多贏效果。
好糧油產品不斷涌現
截至目前,貴州已有5個企業糧油產品獲得“中國好糧油”稱號,獲得“貴州好糧油”產品有近百個,僅2019年就成功推出兩批“貴州好糧油”產品共59個。全省獲得油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個,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個,省知名品牌15個。在第二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糧油營養健康消費品鑒”專項評比中,全國入選一級榜單產品三個中貴州獨占其二(“侗糧”牌錫利貢米、“茅貢牌”茅貢米),充分展示了貴州糧油的優良品質。
在實施“優質糧油工程”中,榕江縣對本地優質秈稻錫利油粘進行選育、改良、復壯,逐步成就錫利貢米的優秀品質,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實現農產品特色化、產業化,先后獲得“中國好糧油”“貴州省十大優質特色糧油產品”等稱號,連續三屆獲得“全國優質稻(秈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金獎”,榮登“中國好糧油—大米”食味值一級產品榜單。貴州金楊油脂有限公司在開陽、修文及安順等地建5個優質油菜籽種植基地,采用物理壓榨工藝和自動灌裝技術,購置先進的液相色譜儀和氣相色譜儀全方位檢測油品成分含量,公司生產的“金黔靈”“金滿船”牌優質菜籽油成為眾多家庭的放心選擇。天柱縣穩步推進油茶種植與低產林改造,全縣油茶總面積34萬多畝,綜合產值近3億元,帶動1.2萬戶4.56萬人增收。六枝巖腳大暢面業公司將傳統制面工藝融入現代制作工藝,開發出石磨手工面、傳統手工土堿面、純手工空心面等31個品種93種規格產品,“巖腳面”成為“中國馳名商標”“中華老字號”“貴州省名牌產品”。公司依托文化底蘊濃厚、森林覆蓋率高等優越條件建成的巖腳面博園旅游景區,從業人員83%是當地農戶,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為加強地方儲備糧管理,確保地方儲備糧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儲存安全,發揮地方儲備糧宏觀調控作用,保障糧食安全,根據2021年2月新修訂的《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貴州省于2021年8月出臺了《貴州省地方儲備糧管理辦法》,加強省內地方儲備糧的計劃、儲存、輪換、動用和監督管理。制定《貴州省“十四五”糧食和物資儲備體系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貴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的總體布局、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及有關保障措施,推進糧食行業結構性改革,推動貴州糧食和物資儲備工作高質量發展。(羅華炳 何宣平 余舒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