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2 11:26 瀏覽量:24021 來源:中國食品報網
中國奶粉市場洗牌正在加快。10月27日,國內乳業近年來最大一筆收購宣告完成。當日,伊利股份和澳優乳業發布公告:伊利股份擬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貿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金港商貿”)通過收購和增發的方式,以總共62.5億港元收購澳優34.33%的股權,成為澳優第一大股東。
此次收購完成后,伊利和澳優在嬰配粉業務的體量將與目前奶粉行業第一飛鶴乳業接近,國產奶粉品牌兩強相爭格局將形成。對此,業內專家認為,“伊利與澳優的結合意味著中國乳業強吃強、強并強、強打強、聯合博弈的時代已經到來。”
聯手在于優勢互補、高效協同
信息顯示,伊利是目前亞洲最大的乳制品企業,澳優成立于2003年,以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為主,是國內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市占率最高的企業。在簽約儀式上,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和澳優乳業董事長顏衛彬均表示,“澳優和伊利是有著很多相似點的企業。未來,將攜手開拓奶粉、乳制品乃至健康食品行業新格局和新可能,實現共同的產業夢想。”
“伊利和澳優的聯姻可以說是一次戰略雙贏。伊利股份是乳業全品類、全產業鏈的龍頭企業,是唯一一家進入全球五強的中國乳企,并已進軍健康食品領域。澳優乳業則是近年來快速成長的國際化嬰幼兒配方奶粉及營養健康公司,擁有全球羊奶第一品牌。雙方在供應鏈、渠道、產品布局等方面的確有不少可以優勢互補和高效協同的地方。兩家聯手或將改變中國奶粉市場的格局。”對于此次合作乳業專家宋亮這樣認為。在他看來,通過交易,伊利的奶粉業務將得到強化,特別是在嬰配粉領域,業務規模將進入行業前二;而澳優在羊奶粉和高端牛奶粉的產品布局,也可以進一步補全伊利的奶粉產品線,實現牛羊乳制品并舉。
對于并購的原因,伊利方面稱,雙方此前經過深入溝通,伊利看重澳優在增長態勢、市場表現、戰略布局等多方面的表現,而未來則希望發揮伊利在規模、品牌、渠道和產業鏈方面的優勢,進一步開拓奶粉、乳制品和健康食品行業的市場。
近年來,伊利一直在液奶之外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并側重于奶粉業務。2021年上半年,伊利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同比增長20%,但在有機和羊奶粉等領域才剛起步。伊利此前公布的“2030年全球乳業第一”中長期戰略目標中,將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作為重點發力的賽道之一,而并購也是一個有效的方式。另外,近兩年澳優在保健食品、益生菌、特殊醫學用途食品領域加大投入,或將有助于伊利向健康食品集團轉型。
對于澳優而言,近年來業績增長壓力增大,伊利的入局或能帶來一些新變化。據了解,去年開始,澳優在內的主要嬰配粉企業的業績增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放緩。尤其在其核心業務羊奶粉領域,今年上半年實現業務收入16.9億元,增速為2%,而這與目前市場競爭加劇密切相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市場通過配方注冊的嬰幼兒配方羊奶粉數量超過90個,品牌數量較前兩年翻了一倍,而且國內兩大奶粉巨頭君樂寶和飛鶴乳業正在籌劃入局羊奶粉領域,未來市場競爭還將進一步加劇。
收購成為全球乳企巨頭擴張必由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各大乳企都在積極擴張,收購將成必經之路。2020年,全球乳業并購活動為80筆,而2021年從年初到年中已宣布50多次交易,數量有所回升。今年取代雀巢晉升為全球乳業第一的乳企Lactalis,其全球并購戰略對公司業績快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自2010年以來,Lactalis就通過約60筆交易擴大其市場份額。美國乳制品公司Dairy Farmers of America(DFA) 在2019年,因為戰略性收購Dean Foods,取代達能成為2020全球乳業20強中的第三名。可以發現,乳業巨頭們想要達成業績增長與出海業務拓展,在行業內進行收購并購,已經成為常見手段。
分析來看,國內奶粉市場格局的變化也是促成此次合作的主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有1200萬新生兒,比2019年減少了265萬人,這也是新出生人口連續第4年下滑。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嬰配粉市場的零售量從2019年開始下降,預計到2025年將下降至76.49萬噸,2020—2025年零售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4.1%。受此影響,我國奶粉市場增速持續下滑。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嬰配粉已經進入了存量競爭的時代,而在此前的奶粉市場中,中國飛鶴的市場占有率最高。根據尼爾森數據,中國飛鶴的市占率為19%。2020年,其營收達186億元。而伊利整合之后就會成為中國奶粉第二大品牌,這將影響原有奶粉市場的品牌格局。根據Euromonitor數據,2020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前五大品牌分別為飛鶴、惠氏、達能、君樂寶、澳優。就當下的中國奶粉市場來看,內外資均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強者格局。
宋亮分析認為,“伊利成為澳優最大單一股東,財務報表合并后,今年伊利奶粉的體量可達到150億—180億元,甚至200億元,將成為今年繼飛鶴之后的第二大奶粉企業。這對于伊利和澳優來說是雙贏。第一,從供應鏈體系建設、品牌建設、消費者教育、渠道建設等方面來看,伊利和澳優都能形成優勢互補,發揮1+1>2的協同效應;第二,伊利和澳優在海外共有十多個工廠,通過資源協同會推動伊利更好發展;第三,伊利并購澳優后,能保證未來兩年的良好增長勢頭,給資本市場帶來更多信心。”
此外,在頭部企業集中度方面,我國嬰配奶粉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2019年,美國、英國和日本的嬰配奶粉行業前三總份額均在75%以上,其中美國達90.5%;而我國大陸市場的CR3僅為34.1%。伊利與澳優的結合,意味著我國行業的品牌矩陣集中度又向前推進了一步。“行業競爭壓力肯定會越來越大,特別是小品牌,將很難生存。”宋亮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