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0 09:26 瀏覽量:12661 來源:中國食品報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只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我們就一定能夠不斷提高我國發展的競爭力和持續力,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主動、贏得未來。
本報訊(記者王薇)進入2022年,我國經濟運行回歸穩健發展軌道,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會、生活、經濟、發展等方面均發生改變。中國食品產業的市場需求、發展理念、發展模式也在快速調整中,并將在未來對中國整體經濟運行發展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加快,使我國食品產業的發展在全球工業范圍內步入先進序列。”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建議,要在后疫情時代全面提升食品產業與食品科技戰略地位,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他建議,確立食品產業與農業同等重要的面向未來的發展定位,進一步提升食品產業與食品科技的戰略地位,研究實施“藏糧于食品”系統工程,同時培育食品企業科技創新內生動力與發展動能。
孫寶國談到,回顧改革開放進程,食品產業的發展既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也為國民營養與健康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食品產業的發展穩健有序,充分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多元化需求。與此同時,我國食品科技的發展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食品科技界在國際學術領域取得了令全球矚目的成績。在2021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食品科學與技術領域,前五名中中國高校占據四席。
“食品產業在國家經濟運行中的重要作用不只體現在其自身的產值。”孫寶國強調,食品產業的產業鏈從農田延續到餐桌,不僅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可行方案,也在疫情期間凸顯了其應急、救災的功能,成為中國工業經濟在復雜環境中持續發展的穩定器。2020年,中國食品產業以占中國工業5.3%的資產,創造了7.8%的營業收入,完成了9.6%的利潤總額,居工業經濟之首,也為“六穩”“六保”作出了重要貢獻。
孫寶國表示,在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進程中,食品產業將在加快促進一二三產融合與助力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食品科技將在提升國民營養與健康水平、引領世界食品科技發展潮流中勇立潮頭。結合“四個面向”,食品科技界規劃了未來產業發展與創新的重點目標: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未來食品”為契機,搶占前沿科技制高點;面向經濟主戰場,以創新能力為抓手,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提質增效為突破口,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健康中國2030”戰略為導向,服務人民健康。
在孫寶國看來,進入后疫情時代,食品產業承擔著比以往更加重大的使命。“在食品產業的發展中,還有很多需要重點攻關的課題,如糧油、水果、豆類、肉蛋、水產品等深加工率僅在3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70%以上的水平;食品產業與農業產值比僅為1.2:1,相比發達國家特別是日本的11.7:1,仍存在較大差距。”為此,孫寶國提出以下建議:
進一步提升食品產業與食品科技的戰略地位,研究實施“藏糧于食品”系統工程。明確食品產業發展的戰略與布局,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實現“四大安全”的保障功能,即糧食安全、食品安全、供應鏈安全、營養安全。
明確食品產業與農業同等重要的發展定位。以農業生產為“根”、以食品加工為“干”,我國不僅要成為農業大國,更要成為食品加工強國。要加大對食品科技創新的投入與支撐,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
以健康中國為契機,提升消費者對食品科技與營養健康的認知水平,避免消費者形成非理性認知。
培育食品企業科技創新內生動力與發展動能。鼓勵骨干企業與食品科技界共同打造“雙創”平臺,加快具有中國特色的原創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實現傳統食品、傳統餐飲的工業化、標準化。
上一篇:習近平心目中的“大食物觀”
下一篇:周桐宇委員:建立技術創新體系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