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1 15:01 瀏覽量:27748 來源:中國食品報
中國白酒國際化,最重要的不是“國際”而是“化”。
許多知名酒企一直致力于推動中國白酒國際化,那么為什么要國際化?又應該“化”在哪里?不久前發布的《關于加快現代輕工產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鼓勵白酒“走出去”,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加快建立國際化品牌,重點培育國際知名品牌,為白酒國際化指明了方向。
并購重組、搞活企業、盤活資產在各行各業早已屢見不鮮,但發生在白酒領域,還是會引起人們的關注。作為一個增長穩定、利潤率高、現金流充足的行業,白酒行業一直備受資本青睞。
通過資本方式進入國際市場
中國酒業一直把國際化作為重要工作來抓,中國白酒如何走出去是酒業人必須思考的問題。《中國酒業“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中,對白酒“十四五”期間的國際化拓展進行了戰略規劃,其中重點提到了中國白酒資本的國際化:“培育世界品牌,必須擴大視野,在世界范圍內尋求資金支持,疏通國際資本市場融資通道,積極吸納國際貨幣市場和證券市場的資金,并注重資本效益,以資本國際化發展帶動品牌走向世界。”
顯然,在當前群雄逐鹿的白酒市場中,產業格局已經發生了從“產品經營”到“品牌經營”的巨大轉變。通過資本方式進入國際市場,一方面可以幫助中國白酒快速拓展國際市場,提升知名度和銷量;另一方面也可以為拓展國內市場提供更堅實的基礎,是一個可以實現互利共贏的良好途徑。已經積累了強大資金和經營管理經驗的白酒龍頭企業,現已擁有足夠的條件和空間去以資本方式進入國際市場。
國際并購條件已基本具備
2021年,白酒行業繼續保持了迅猛的發展態勢。據統計,全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715.63萬千升,同比下降0.59%;累計完成銷售收入6033.4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8.60%;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701.9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2.95%。
近年來的白酒市場已經進入“長期不缺酒,但缺好酒”的階段,“向優勢企業集中、優勢產區集中、優勢產能集中”依然是白酒行業的發展趨勢。市場集中度的進一步提升,讓白酒行業進入了壟斷競爭狀態,在目前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中,茅、五、洋、瀘、汾等一線酒企在國內市場中擁有絕對的競爭力。
從現實條件來看,目前的白酒龍頭企業已基本具備了實現海外并購的基本條件。
一是雄厚的資本實力。白酒行業擁有長期且豐厚的利潤,給龍頭企業沉淀下來了大量的資金,使其在海外并購重組中,擁有了足夠的資金優勢。
二是優秀的經營能力。白酒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產業,從改革開放到市場經濟,經歷了較為漫長的發展周期,能適應風云突變的市場環境,才擁有如今產業繁榮的盛況,龍頭企業能在發展中脫穎而出,除擁有過硬的產品品質外,還需要成熟的管理方式、精湛的生產技藝、完善的營銷策略、優秀的儲備人才、卓越的企業文化,可以說龍頭企業在經驗與能力上擁有絕對的優勢。
三是廣闊的市場空間。國內白酒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反觀海外市場,2021年,中國白酒海外認知度不足1%,在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體系的關鍵期,白酒在海外市場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是良好的品牌聲譽。近年來,白酒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參與博鰲、APEC等國際活動,在國際上美譽度不斷提高。
從目前看來,海外并購重組對于白酒國際化之路來說是利大于弊的:一是可以擴大企業規模來實現規模經濟;二是整合各類資金、技術、渠道等,實現資源共享,提高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占有率;三是有利于實施品牌經營戰略,提高企業海外知名度;四是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企業的經營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增加融資能力;五是如果通過并購跨入新的行業,可以實施多元化戰略,進一步分散投資風險;六是可以進一步傳播中國白酒文化,培養白酒愛好者,為產業長遠發展奠定群眾基礎。
全球化發展大勢所歸,白酒國際化的問題亟待解決,中國的龍頭酒企更應該充分研究市場形勢、制定長遠發展戰略、響應政策號召,在有把握的前提下,勇敢地邁出國際并購的一步,為產業的發展做出更深、更遠的探索,助力中國白酒香飄世界。
(來源:中國酒業協會C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