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8 14:38 瀏覽量:17075 來源:中國食品報
本月初,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發布消息,對《透明質酸鈉飲品》團體標準征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面向行業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5月2日。該標準明確“透明質酸鈉飲品”的定義為“以透明質酸鈉、水為原料,不添加防腐劑,經配料、過濾、無菌灌裝等工藝制成可直接飲用或加熱沖調的產品。”編制說明提出,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關于蟬花子實體(人工培植)等15種“三新食品”的公告》(以下簡稱“三新食品”)中的要求制定,最低值以保證消費者相對明顯的飲用口感,建議透明質酸鈉含量為0.1—0.2g/kg(包裝規格50mL—500mL)。
市場前景看好
該團體標準編制說明介紹,透明質酸是由β-D-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β-D-葡萄糖醛酸為結構單元的以β-1,4-糖苷鍵連成的一種鏈狀高分子酸性黏多糖。透明質酸鈉是透明質酸的鈉鹽。商品化的透明質酸鈉也會被稱為“透明質酸”“玻尿酸”“玻璃酸”等。
透明質酸鈉廣泛分布于動物和人體的細胞外基質中,在皮膚中含量較高,同時也存在于關節腔滑液、臍帶和血液中,具有良好的保濕、潤滑和彈性功能,目前廣泛應用于醫藥、化妝品、食品中。目前全球共有2000多款透明質酸食品上市,僅日本一國有160余種,美國、英國、加拿大、捷克、巴西等國家也均有多款含有透明質酸的食品在本國銷售。
2021年1月7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三新食品”公告,透明質酸鈉被批準應用于普通食品,可應用于乳及乳制品,飲料類,酒類,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冷凍飲品等食品中。
在國內市場,玻尿酸更廣泛的認知在美容領域。大量研究表明,人體器官和機能的衰老與人體組織和細胞中的玻尿酸含量的減少具有顯著的相關性。而含玻尿酸的化妝品涂抹于皮膚表層,增加皮膚表面的玻尿酸含量,可起到滋潤保濕作用。自被批準應用于普通食品后,各種添加了玻尿酸的軟糖、口服液、氣泡水以及飲用水出現在各大電商平臺等渠道,引發了一波功能性食品新熱潮。2021年也被稱為“中國口服玻尿酸元年”。
在國外,玻尿酸食品已有長達30多年的歷史。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就已出現了口服玻尿酸食品。截至2020年,在日本功能性標示食品的受理產品中,玻尿酸是最受歡迎的十大口服生物活性物成分之一。遺憾的是,過去由于國內政策的限制,玻尿酸食品原料被源源不斷地出口海外,被國外企業生產加工成為終端食品,再以高價格賣給中國消費者,巨額的市場收益拱手于人。
2021年3月,以透明質酸微生物發酵生產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華熙生物推出“水肌泉”玻尿酸飲用水,每瓶水中含66毫克食品級玻尿酸;飲用水品牌依能也推出了“沁肌水”玻尿酸飲料,使用華熙生物的原料;同年,娃哈哈推出透明質酸鈉氣泡水,樂樂茶推出玻尿酸奶茶,漢口二廠推出玻尿酸成分氣泡水……業內人士分析,作為一種具有長期食用歷史的功能性食品原料,玻尿酸在大健康的消費趨勢的加持下迎來了大發展。預計未來幾年,玻尿酸食品有望成為增長最快的食品和飲料領域之一。
功效尚存爭議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在美容界對玻尿酸應用于皮膚的功效有著一定的認可度,但對將玻尿酸“吃進肚子”是否能夠帶來的同樣功效,目前在專業領域尚存爭議。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表示,口服后的大分子透明質酸會經過胃腸道的消化分解,先轉化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飲用透明質酸水并不能直接給人的皮膚補充透明質酸。“玻尿酸雖然可以用到食品中,但對美容沒有什么用。”華東理工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教授、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少偉對此也表示,對于吃玻尿酸能達到的功效還需更多實驗和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解讀“三新食品”公告中提到,透明質酸鈉在嬰幼兒、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資料不足,從風險預防原則考慮,上述人群不宜食用,標簽及說明書中應當標注不適宜人群,并標注推薦食用量≤200毫克/天。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專家認為口服食品級將是玻尿酸下一個全新賽道。“有人說可食用的玻尿酸是‘智商稅’。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一是我們放開普通食品的應用太晚了,二是公眾對玻尿酸抗衰老潛力的認識仍然不足。”日前,被譽為“中國玻尿酸之父”的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凌沛學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他的科研團隊就已經開始對玻尿酸在食品領域的應用展開研究,進入“口服食品級時代”后,玻尿酸的應用前景廣闊,未來要對口服玻尿酸抗衰老原理和作用進一步深入研究,技術上解決有效成分的體內存留問題,同時加大產品研發力度。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堅表示,每日口服補充120—200毫克的透明質酸鈉有助于保護胃腸道健康、護眼、緩解骨關節炎、改善皮膚功效等。
此前,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試驗結果顯示,實驗對象口服玻尿酸之后,皮膚水分含量增加9%,比未服用者有明顯提高;透明質酸能夠增加皮膚水分,且具有抗氧化功效。2021年5月,在“推動新食品原料應用,發展食物營養健康產業——功能性食品發展趨勢圓桌論壇”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制劑技術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主任、山東大學藥品監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臧恒昌表示,查閱諸多文獻和研究發現,口服玻尿酸經過代謝,可以部分被生物體吸收利用。其中,3篇在國際的權威雜志上發表的研究報告最有代表性的,分別是日本的Kewpie公司研發部“關于C-14標記的透明質酸在口服給藥大鼠后的藥代動力學研究”2014年發表于《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東京農工大學以及Kewpie公司研發部于2017年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關于口服透明質酸在胃腸道的降解和吸收的研究成果;日本北海道大學在2020年發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關于口服透明質酸向淋巴系統和血液中的轉移研究等。
標準引領市場規范發展
盡管業界尚無統一定論,但玻尿酸飲品市場的迅猛發展是沒有爭議的。艾瑞咨詢發布的《透明質酸應用場景白皮書》顯示,2020年全球食品級透明質酸終端產品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5億元,2016—2024年全球食品級透明質酸終端產品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7%。相比其他場景,食品級透明質酸終端產品市場規模明顯較低,現階段主要集中應用在保健食品上,整體成熟度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而據英敏特全球新產品數據庫檢索顯示,截至2020年5月,全球含透明質酸的食品共有2000多個,其中普通食品554個。華熙生物首席科學家郭學平表示,在國內市場,透明質酸過去被應用到普通食品之前,其往往作為原料源源不斷地出口國外,國外企業生產成為終端食品后,國內消費者需要通過跨境電商或代購購買。隨著透明質酸被納入新食品原料后,以往原料出口、產品進口的局面被改寫。
《2020全球及中國透明質酸(HA)行業市場研究報告》指出,預計2025年,全球食品級透明質酸終端產品市場達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8億元)。2020年至2025年期間預計年平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4.9%。“現在市場上概念性宣傳太多,食品領域應用放開后難免‘泥沙俱下’,還要從技術和標準上解決‘假添加’問題。只有規范發展,這個產業風口才能真正成為‘造富神話’。”凌沛學說。可以預計,透明質酸鈉入食后,在相關標準引導下的規范發展,將讓我國功能性食品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我國透明質酸鈉食品和飲料市場迎來顯著增長也未來可期。
(羅晨 綜合整理)
上一篇:新茶飲降價后拼什么
下一篇:雅安市蘆山縣嚴把食安防線 守護群眾舌尖安全